反襯出現。顧瑛的《三二年來,商旅難行,畏途多棘,政以為嘆,徐君憲以〈雪景盤車圖〉求題,觀之風雪載道,不能無戚然也,遂為之賦雲》一詩以商人的身份寫商人生活,堪稱難得。詩云:
山盤盤,車逐逐,大車前行後車促。不愁雪裡衣裳單,但恐雪深車折軸。行人歲暮心忉忉,天寒馬疲牛腹枵。日落不知行路遙,今年月尾度敖鄗。明年月頭過成皋,二月三月臨帝郊。似聞物低米價高,莫使終歲徒勞勞。城中貴客朱門豪,狐裘繡袍紅錦袍。琵琶合曲聲嘈嘈,氈房肉陳傳羊羔。雪花迴風如席飄,捲簾醉臉殷若桃,豈知人間衣食如牛毛!
此詩作於至正十四年(1354),詩裡描寫商人在寒冬臘月將貨販運至北方,一路跋山涉水,辛苦萬狀。由於兵荒馬亂,米價騰貴,而販運的貨物賣不出好價,這使商人們陷入窘境。最後以京城中達官貴人的享樂奢靡作對比,表達了商人對官僚的憤慨。因顧瑛有經商的經驗,所以對商人心理的刻畫比一般文士的作品更為真實感人。
………………………………………………
第五章 元代南戲
第一節 南戲的形成和發展
中國古代戲劇成熟較早的一支,是從宋雜劇、金院本到元雜劇,另有一個成熟稍遲的分支,是在東南沿海地區流行的南戲,因其最早產生於浙江溫州(舊名永嘉),故又稱“溫州雜劇”、“永嘉雜劇”或“永嘉戲曲”。它經過長期發展,到元末趨向成熟,後來演化為明清戲劇的主要形式——傳奇。
南戲產生的年代,祝允明《猥談》說是北宋“宣和之後,南渡之際”,舊題徐渭作的《南詞敘錄》則說始於南宋光宗朝,兩者相差六、七十年。又據劉壎《水雲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