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詞在描寫心理和情感的活動方面有其特別的長處。她不僅善於捕捉那些細小而生動的形象來表達難以言傳的感受,而且善於表現情感的微妙變化,在起伏迴環的語脈中層層剖露覆雜的心境。像《永遇樂》的下闋,在追憶“中州盛日”元宵佳節的繁華氣氛之後,先是說“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因為現時的人語歡騰的景象,是內心寂涼的主人公所不敢面對的,她寧可把自己留在孤獨之中;接下來卻又說“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因為這景象勾起她的舊夢,令她低徊不能遠去。兩層之間承接得自然順暢,同時又翻過一層,愈入愈深。末句的形象把那種孤獨悲傷的心情表現非常生動,令人感到酸楚。再如《武陵春》的下闋,先說雙溪春好擬泛舟,接下來又說“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也是在一回一轉中,以委婉曲折的筆調寫出了複雜的心情。
在語言技巧上,李清照更顯示出很高的藝術造詣。其主要特點,一是經過精心錘鍊,而以淺易自然的面貌出現。像《聲聲慢》的開頭,連用七對疊字,不僅很講究聲音之美,而且內涵豐富(尋覓是若有所失的舉止神態,冷清是對環境的感受,悽戚是心理),又有連貫的意脈(由尋覓不得而感到冷清,在冷清中湧起內心的悽戚),十四字可以說下得費盡苦心,讀起來卻覺得相當自然,並無生硬之感。又如《鳳凰臺上憶吹簫》中“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看上去十分樸素平淡,但細細體會,卻是很精巧的。在“欲說還休”中,實際包涵了難於訴說也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