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使帝國無可動搖。如果將這些支援的力量消除,則全國的組織也將立即垮臺。可是另一方面的難處是,若不宣告此類組織遲早必須更換,就無庸談及改革。
百日維新失敗,光緒被批評為猶疑膽怯。可是沒有歷史上的證據可以解說他有別路可走。他因為皇帝,就以人身為表率,代表著傳統的道德。這種德行從村舍裡甲一路上來,透過整個社會,而以“孝”為先。稍一決斷,他就會損壞了他在臣下心目中的觀感和皇帝這一職位。他或者可如康有為在9月上旬的建議,出走上海。可是那樣一來他既背叛了社會習慣,也逃避了自己的朝代。如果改革者願意做到那樣徹底,那他們又何必一定要依附著光緒皇帝和清朝,兩者已不過是改革的累贅?他們難道不能直截地樹立民國,問題簡化?以後事實之演進也表示歷史終於肯定的容納了這條路線。
只是以問題之大,使其程式無從簡化。革命前途之任重道遠,已由譚嗣同看出。他是慈禧大後一怒之下被判死刑的6人之一。他決心為烈士,也不願逃避。他在遺書中提及除非新舊兩黨流血遍地,中國永遠無指望:“各國變法無不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中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公元1898年9月28日他實踐了他的預言當日被派往監刑的剛毅,不久即成為支援義和團的清朝大員之一。
經過9月21日的政變,慈禧企圖褫奪光緒皇位,另以一小童皇帝替代。可是她遇到幾位南方總督和一群社會上文教領袖反對,後者以上海為中心,有西方各國的支援。百日維新首要人物康有為逃至香港,有英國人援助,梁啟超則由日本使館的保護離開北京出國。各國使節猶且一再詢問光緒帝下落,也帶著質問的態度。太后的企圖無法實現,她反外的心理激熱化,以後影響到她對義和團的判斷。
義和團
義和團照字面上的解釋是仗義又擁護和平的集團。它不過是華北人民秘密結社中之一種,會員練習武術,主持神秘的集會儀式,所以也被稱為“拳民”城“拳匪”。當中有些自稱練氣功可以阻擋子彈。在世紀末年,山東居民和德國僑民暨華人基督教徒發生衝突,義和團參雜其間,乘機生事擴充套件。不久之後,他們見外人即攻擊,對一切由外洋輸人之器物均行破壞。在1899年,山東巡撫本人也是一個仇外者。稱義和團員為“義民”,收容他們入團練。次年,義和團蔓延至直隸省。慈禧親信中只有榮祿稱義和團不可用。
此時太后之心境值得臆度。她之把持不定,有時顯然是由恐懼及遲疑而生,井非一貫的堅決透徹。期間所發詔書有時稱義和團為“遊勇會”及“亂民”、“拳匪”,可是有時稱其為“拳民”、“朝廷赤子”,甚至“義民”。直隸提督聶士成既剿拳匪,又拒洋兵,最後戰死於天津近郊。好像外人愈逼清廷剿匪,太后愈決心抵抗外來壓力。此間詳情充分暴露中國皇權的內在危機。這時候世界情勢之複雜,要求政府機構極端警覺以應變,北京的朝廷尚且完全從人身關係的角度對付問題,以至外行的氣象可以一眼看出。這樣,慈禧太后在歷史上有用之處即在於她幫助揭露了組織上的缺陷,使對中國2000多年帝制的消算得以加速。
1900年6月21日她公佈了她的宣戰令。作戰物件不是一個國家,也不是條列的某些國家。而是“遠人”和“彼等”,事實上就是與中國接觸的所有外國。此時義和團在北京攻擊使館火焚教堂,已生事10日。6月11日日本使館書記杉山彬遇害。6月16日各國聯軍要求天津外圍的大沽炮臺於次日晨2時以前交出,天津總兵不應命,聯軍於晨6時開火而攻取之。至此總理衙門於6月19日照會各國公使於24小時內離京。20日德國公使克林德(Baron Klemens Von Ketteler)仍想交涉,在往總理衙門途中遇害。
宣戰之前,朝廷反外集團交付慈禧檔案一紙,據稱系各國勒令她歸政之照會。及至此時,她仍召集御前會議,廷臣百餘人跪在殿前,太后詢問各人意見,可是內中2人反對敵對行動,終由她下令處死。
各國使館被圍56日。當中停戰3次。7月下旬,中國政府送往使館麵粉西瓜果蔬數車(前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富善先生Dr。L。 Carrington Goodrich時年6歲,隨父母被圍於北堂教堂,親告本書作者不知有贈送食品事。富先生髫齡即鋒鎬餘生,但是對中國人民不存惡感,對中國文化極端尊敬)。榮祿不許部下用巨炮攻擊,將可能之死傷數減低。解圍時外人約250人喪生,本國基督教徒死者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