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1 / 4)

小說:黃克誠 作者:風雅頌

親自去指揮。”

說著,黃克誠一指旁邊的彭雄。

張團長又向彭雄敬了一個禮:“太好了!”黃克誠補充說:“我把師炮兵營調拔給你們,漣水縣大隊也配合你們作戰。”

彭雄、張天雲奉命率二十二團徑奔鄭潭口。

經過周密部署,二十二團向鄭潭口發動猛攻。

戰鬥打響後,黃克誠時刻關注戰況的發展,不時讓人詢問情況,並及時給予指示。

鄭潭口一戰,在廣大指戰員努力下,一舉殲敵六百多人,拔除了這一“模範工事”,取得了徹底勝利。

訊息傳來,黃克誠立刻發報致賀並慰問。

這是蘇北攻堅戰的首次勝利啊,它預示著一個良好的開端,黃克誠想。

果然,10月,三師七旅一部與兄弟部隊又一舉攻克陳道口,殲敵一千五百多人,粉碎了頑軍對淮海區的進攻,使淮南、淮北、淮海、鹽阜四塊抗日根據地連成了一片。

然而,蘇北抗戰的艱苦階段還未過去。

1942年底,日軍為控制淮、漣、沭地區,向蘇北根據地淮海區發動了大“掃蕩”,開始構築據點、碉堡,修建公路,企圖分割封鎖淮海區,進而由點及面,全面控制這一地區。根據軍部指示精神,黃克誠命令淮海區以主力加強地方軍,使主力部隊進一步遊擊化,分地區堅持鬥爭,從而粉碎敵人的大“掃蕩”。

淮海區軍民在書記金明、軍分割槽司令員劉震的親自指揮下,動員黨政軍民協調行動,精簡軍分割槽機關,將全區又分成四個中心縣委,配以主力部隊與地方武裝合編的四個支隊,靈活機動地展開對敵鬥爭。

三個多月激烈而殘酷的鬥爭過去,淮海區軍民打破了日寇妄圖消滅新四軍的迷夢,使根據地重新恢復到“掃蕩”前的態勢。

1943年早春。乍暖還寒的季節,日寇對蘇北根據地鹽阜區又展開了更大規模的“梳蓖式大掃蕩”。

面對日軍的猖狂進攻,黃克誠率師部及蘇北區黨委機關主動撤退,跳出敵人包圍圈外。

日本侵略軍這次大“掃蕩”,集中其十七師團、三十五師團、十五師團獨立十二混成旅團共一萬多人,輔以偽軍八九千人,規模空前,氣勢洶洶。

對於這次“掃蕩”,華中局及新四軍軍部早有預計,因而專門向三師發出指示,要求黨政軍積極準備,反擊日軍“掃蕩”。

接到指示,黃克誠立即召集黨政軍領導,商量、佈置反“掃蕩”事宜,制定了靈活機動的反“掃蕩”作戰方針。

日偽軍長驅直入,採取“梳篦式”搜尋,企圖集中主力尋找新四軍主力決戰,黃克誠等針鋒相對,除留一部與敵周旋,主力部隊避開敵人,轉移到“掃蕩”圈外,隱蔽待機。

日偽軍在尋找新四軍主力作戰撲空後,轉而分途集中兵力分割槽“掃蕩”,黃克誠等審時度勢,採用了圈內打小仗,圈外部隊積極作戰的方針,並且取得了兄弟部隊在蘇中和淮北的戰略配合,三師各部打出了很多漂亮仗。

敵人被新四軍搞得焦頭爛額,無奈,主力開始撤退,只留下了一部分兵力修築工事、固守據點。黃克誠等果斷出擊,集中三師各部打擊敵偽薄弱部分,攻克了一些要害區域的敵偽據點。在近二十天的時間裡,三師將士會同地方武裝連續作戰,給予日偽軍以有力打擊,粉碎了敵人的“掃蕩”進攻,進一步鞏固了蘇北抗日根據地,鼓舞了根據地各階層人民的鬥爭熱情。

反“掃蕩”勝利後,鹽阜區士紳在慰問大會上稱頌三師將士:“運用游擊戰術,不斷打擊敵人,時分時合,神出鬼沒,或攻或守,將卒用命,民族精神發揚無餘,民氣鼓勵收效甚宏,於此足知中國之不會亡。”夜深人靜,月色朦朧。

黃克誠在昏暗的油燈下,伏案疾書,向華中局、軍部彙報鹽阜區反“掃蕩”的情況。

黃克誠胸有成竹,動起筆來,也頗覺自然流暢。

黃克誠寫道:敵人用很大兵力以較長時間進行“掃蕩”,軍事組織戰術均頗高明,然所獲戰果極端微弱,乃其本身有不可克服的弱點,這些弱點表現在:(一)最大弱點是得不到人民的同情支援而遭到人民的憎恨和反抗,特別由於敵偽的殘暴行為激起各階層人民莫大的仇恨與反抗。

(二)因為人民的仇視敵偽而逃反,敵偽偵察員派出易被人民捕捉,其訊息極不靈通,“掃蕩”中找不到我軍究在何地,即相隔一二里亦不知道。

(三)機械的執行命令,不能困情況變動而有所改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