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了。所以,在電報中,毛澤東指示彭德懷,將三四四旅南調至隴海、淮海之間,協助彭雪楓部創立根據地,並策應新四軍,將來再調一部深入蘇北,使八路軍新四軍打成一片。
於是,八路軍第二縱隊迅速組建起來。
4月17日,中央向黃克誠電示:新二旅及三四四旅共一萬二千人,由太行出發,在冀魯豫邊界設法消滅石友三部後,準備隨時調往隴海路南,配合彭雪楓部行動。來到冀魯豫約有半月,毛澤東、王稼祥代表中央向黃克誠電示:蔣介石亦有停止軍事衝突與我談判條件,欲把我八路軍、新四軍統統納入黃河以北,劃定黃河以北為我兩軍防區之企圖。但第一,華北敵佔領區日益擴大,我之鬥爭日益艱苦,不入華中不能生存。第二,在可能全國性的突變時,我軍決不能限死黃河以北不入中原,故華中是我最重要的生命線。第三,此次蔣令韓德勤、李品仙、李宗仁、衛立煌及所有鄂、豫、皖、蘇各軍向我新四軍進攻,釁自彼開,故我仍應乘此機,派必要軍力南下,黃(克誠)
率三四四旅在現地休整,並與胡服、雪楓取得電臺聯絡後,應遵朱彭②令開入淮河北岸。胡服已先至該地等候。該旅到達後,即聽胡意見佈置兵力部署工作。彭吳③支隊亦聽胡服。(黃)克誠意見向蘇北出動,從徐州附近逐步南進,先佔鹽城、寶應以北各縣,三四四旅與彭吳支隊南下,口號仍是救護新四軍,配合友軍抗日。……惟整個蘇北、皖東、淮北為我必爭之地。凡揚子江以北,淮南路以東,準河以北,開封以東,隴海路以南,大海以西,統須在一年以內造成民主的抗日根據地。責成三四四旅、彭吳支隊、雪楓支隊、羅戴④支隊、陳毅之葉飛部,配合地方黨委負其全責。凡軍事行動統歸二縱⑤及胡服同志指揮之。一切具體部署、政治口號、政權建設、發展計劃及統一戰線方針,統由胡服同志負責,會商(黃)克誠、雪楓考慮決定,報告朱彭及中央軍委看完毛澤東代表中央發來的電文,黃克誠對毛澤東英明的戰略決策極為讚歎。中央能夠見微知著,預見全國政局將發生大的逆轉,並作出了胡服、雪楓,即劉少奇、彭雪楓。
應變戰略部署,果斷提出“華中是我重要的生命線”,準備派遣八路軍南下,充分顯示出了毛澤東高超的軍事謀略。
就在黃克誠率部現地休整,發展擴大冀魯豫邊區時,敵軍出動五百多輛軍運汽車,開始向冀魯豫掃蕩。
黃克誠陷入沉思:第二縱隊已經發展到了二萬多人,力量明顯壯大了。
但是,在這一地區集中這麼多部隊,不利於今後發展;過去在山區打游擊,現在眼前是一片大平原,這麼多部隊呆在這裡,迴旋餘地也不大……
想到這裡,他停住腳步:“快請楊司令員來!”他向警衛員命令道。
“是!”一個警衛員應聲跑出屋去。
不一會,楊得志走進屋來。
黃克誠將自己的顧慮告訴了楊得志,並與他商議:“根據中央鞏固華北,‘發展華中’的戰略精神,我們是否可以向中央和總部建議,將二縱隊分成兩攤子,我們各自帶領一攤子,一部分堅持冀魯豫鬥爭,另一部分越過隴海路,向華中發展。”楊得志深表同意,兩人立即向中央和總部彙報。
時隔數日,中央來電,命令黃克誠率三四四旅及新二旅南下,越過隴海路,向華中挺進。
淮河北岸。新四軍六支隊司令部。
彭雪楓司令員熱情歡迎黃克誠率八路軍二縱隊的到來。
按照總部命令,黃克誠與彭雪楓合兵一處,編為八路軍第四縱隊,彭雪楓擔任司令員,黃克誠擔任政委,並且準備在津浦路西,隴海路以南,展開對日軍作戰,貫徹中央“鞏固豫皖根據地,擴大與整訓部隊”的中心意圖。
6月29日,中原局書記劉少奇來電,指示黃克誠作好東進準備,留下一個旅給彭雪楓作基礎,其餘主力二十天後過津浦路東活動,不要一起合編。
黃克誠有些為難了,因為這時他所率部隊已經奉命合編,彭雪楓要他全部留下,並回電中原局,擬在日軍向河南西南部進攻時,向豫西伏牛山發展。
黃克誠比較傾向於彭雪楓的意見。但是,劉少奇連續三次來電要他即過路東。
一方面受總部命令合編,一方面又有中原局要他即過路東,何去何從呢?
黃克誠思忖再三,決定向毛澤東並中央發報請示,自己所率部隊過隴海路以後,仍由總部指揮,還是由中原局指揮。
毛澤東代表中央立即回電,由中原局指揮。
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