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3 / 4)

子的詩,元稹也寫了一首五律表示對她的撫慰:“窮冬到鄉國,正歲別京華。自恨風塵眼,常看遠地花。碧幢還照耀,紅粉莫諮嗟。嫁得浮雲婿,相隨即是家。”詩詞唱和中充滿了夫妻間的真情與理解,真是令人羨慕。

唐代時就曾有人這樣評價元稹與裴柔之之間的情感:“元公與柔之琴瑟相和,亦房帷之美也。”他們就是這樣相互扶持著一路來到了千里之外的武昌,也正是在這一年,元稹的生命劃上了最後的句號。

儘管裴柔之聰慧賢淑,善解人意,儘管元稹與她舉案齊眉,琴瑟和諧,但這些都沒耽誤了元稹享齊人之福,他依然有納妾的行為。這在當時自然無可厚非,但畢竟不是忠於愛情的表現。作為受害者,裴柔之的感受,我想,應該會像李易安詞中所寫: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曾經陪在元稹身邊的應該還有別的女子,因為他是一個耐不住寂寞的風流才子,我們不禁想替他身邊的女子問一下這位唐代著名詩人:你究竟有幾個好妹妹?你心裡頭愛的究竟是誰?

第60章 唐朝的另一個崔郎

大凡喜愛文學的人都知道崔護這個人物,他之所以青史留名,不是因為後來做到了劍南節度使的高位,而是因為那首優美動人的《題都城南莊》(“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即為此詩後兩句),因為那段“人面桃花”的愛情傳奇。

殊不知,唐朝還有一個崔郎,也是憑藉一首詩、一個愛情故事為後人所銘記,他的名字叫崔郊,這首詩題為《贈婢》。

在中國文化中,侄子經常會愛上姑母身邊的女孩,比如《玉簪記》中的潘必正與陳妙常(潘姑母身邊的道姑),《珍珠塔》中的方卿與表姐陳翠娥,就連名著《紅樓夢》中的寶黛之戀亦未逃脫這一窠臼,崔郊愛上的女孩則是姑母家的歌婢。

崔郊是唐憲宗元和年間的一個秀才,玉樹臨風,風度翩翩,是不少女孩的夢中情人。他的姑母家中有一歌婢,天生麗質,歌舞彈唱俱佳,是漢南一帶最美的女子。歌德曰:哪個少女不懷春?哪個少男不鍾情?崔郊與那歌婢,一個正青春,一個是少年,二人一見鍾情,兩心暗自相許,琵琶弦上說相思,訴不盡無限意。

愛情的花兒心中開放,幸福的歌兒隨風飄蕩,崔郊成了姑母家的常客了,並且夢想著姑母有朝一日大發慈悲,該放手時就放手,給愛一條生路,讓他抱得彩雲歸。可是,一天當他再次來到姑母府上時,卻已是“人面不知何處去”,空餘遺恨對西風,原來,姑母真地放手了,只不過放手的物件不是他,而是權勢顯赫、家財萬貫的於頔於大帥,這樣一來,既可以斷了孃家侄子的念想,又能換來白花花的銀子、黃燦燦的金子,貪財的她何樂而不為呢?

從那日起,崔郊相思成災了,他“四書五經無心讀,三餐無味懶下喉,獨坐書房愁脈脈,面對冷月恨悠悠”,結果日漸憔悴,一病不起,正如後人李商隱詩中所寫:“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崔郊深愛的歌婢更是備嘗相思之苦,她在簾幕無重數的深深庭院之中,千萬次無言獨上西樓,面對如鉤冷月,深感“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之苦,可是這愛無人傾訴,只能埋在心底,瞞,瞞,瞞。

後來,愛情的神奇力量讓崔郊離開病榻,一路來到於府大門之外。我們這個多情的秀才並沒有冒失地進府,而是在附近找個地方住了下來,從此每天藏在府門外不遠的某個角落,等待著與心上的人兒見上一面,一訴別恨離愁。

蒼天不負有心人,崔郊最終等到了機會。寒食節這天,我們的這個歌婢出府踏青散心,百感交集的崔郊便遠遠地在一棵柳樹下等待,兩個相愛的人兒終於相見了。崔郊與心上人執手相看淚眼,飲泣不已,發誓終生相愛,永不變心,最後,崔郊將那方題著詩的手帕送給了心上人,這就是那首聲聲淚,字字血,點點恨,句句情的《贈婢》:“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溼羅巾。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蕭郎”原指蕭衍,後用來指代情郎)。

不久,這首感人至深的愛情詩傳到了喜歡詩賦愛惜人才的於頔耳中,他非常欣賞其中的後兩句。當於頔聽說作者崔郊的心上人就是自己府中的一個歌婢時,就決定將自己身邊的這朵紅玫瑰送給他,成就這段郎才女貌的良緣。崔郊已經破滅的愛情之夢在峰迴路轉之後竟然圓了,事情就這樣成了,這隻能是上天的造化。

崔郊與心上人有情人終成眷屬,我們相信他倆從此舉案齊眉,相敬如賓,過著幸福的生活,相依相伴慢慢變老。

遇到佳人並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