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帝國兵工廠的工程師發現了英國燃燒彈的一個缺點。那就是燃燒劑的流動性不是太好。雖然火焰溫度很高,而且所產生的火勢很兇猛,但是作用範圍卻比較有限。透過到德國那幾座遭到大規模轟炸的城市進行實地考察。也證實了這一點。當時很多家庭的地窖都沒有被燒燬,證明了英國燃燒彈的不足。
帝國的工程師立即著手改進燃燒劑的配方,其中的重點就是在保證燃燒時間的基礎上提高縱火範圍,也就是增強燃燒劑的流動性。在經過了大半年的實驗後,最終得到了一個比較合適的配方,並且很快就投入到了戰場上使用。可是很快前線部隊就反應,新燃燒彈地效果沒有工程師吹噓的那麼好。在進行了近實戰的實驗後,工程師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即子彈藥的引信有問題。
以前的引信都是觸地及炸,雖然新式燃燒彈使用的燃燒劑的流動性更好。但是在沒有散開之前就被點燃了,自然不會有多好的效果。工程師立即開始改進引信,而且還提出了“二次引爆”的方式。即在子彈藥內設定一個爆炸裝置,該裝置的作用就是將燃燒劑灑開,以增大縱火範圍。可問題是,炸藥爆炸後會立即引燃燃燒劑,根本就起不到這個作用。最後工程師找到了一個極為巧妙的辦法,那就是在子彈藥內安裝一個高壓氣瓶,這樣炸彈觸地之後。高壓氣瓶首先破裂爆炸,利用高壓空氣將燃燒劑吹開,然後再由延遲時間引信來引燃燃燒劑。透過反覆的實驗,是數十次修改了設計之後,工程師終於設計出了一種即能保證引爆率,同時又能夠儘量多裝燃燒劑的子彈藥。
新式燃燒彈很快就投入了戰爭,而新式燃燒彈的總重也達到了500公斤,內裝16枚重25公斤,裝填燃燒劑15公斤的子彈藥。這次,前線部隊對新式燃燒彈的反應相當好,證實了新式燃燒彈的威力更大,縱火範圍也更大。當然,相關的改進也沒有停止,比如最初設定地撒佈高度太低,影響到了子彈藥的覆蓋面積,在提高了撒佈高度之後,縱火效果就更為明顯了。
到英國戰敗之前,有六成的英國城市是被這種新式燃燒彈給燒成廢墟的。從英國政府當時的記錄來看,至少有450萬英國人被燒死,或者是因為嚴重燒傷不治而亡。另外還有2500萬英國人因此而失去了家園,當時,英國總人口還不到4000萬,也就是說,超過7成的英國人傷亡,或者是成為了戰爭難民!
與別的炸彈比起來,燃燒彈主要對付的不是軍事目標,而是民用目標以及工業目標。業已說,整個戰爭期間,被燃燒彈殺死的平民是最多的,這也證明了戰爭的殘酷性。第二次全球戰爭成為平民傷亡最慘重的一次戰爭,與燃燒彈的大規模應用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如果從單一彈種殺傷人員的數量上來看的話,燃燒彈絕對是大戰期間殺傷人員最多的彈種,就連後來出現的原子彈也無法與其相比。
同樣的,燃燒彈本身又是一種比較簡單的,容易製造的彈藥。大部分燃燒彈的彈體用的都是陶瓷,或者是塑膠,而不是鋼鐵。另外,燃燒劑的主要成分就是汽油,雖然其配製方式比較麻煩,其他成分也非常多,但是其生產難度,以及裝填工藝肯定要比炸彈與炮彈簡單得多。如果從成本考慮的話,在同重量的炸彈中,燃燒彈肯定是最便宜的。這也造成了唐帝國,英國,美國等國家都在大規模的生產燃燒彈,並且大規模的使用燃燒彈。
也許,很多人只知道大戰期間出現的“湖”級航母,25式中型坦克,“新省會”級戰列艦,“遊隼”式戰鬥機,“獵鷹”式轟炸機,“偵察鷹”式偵察機,以及最後震驚了全世界的原子彈。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真正將二戰變成大規模屠戮戰場的不是這些看起來很先進的武器,反而是燃燒彈這種簡單,容易製造,且價格便宜的炸彈呢?
對於燃燒彈的研究,在大戰之後並沒有停止,而且沒有任何條約禁止使用燃燒彈。而在整個大戰期間,燃燒彈在技術方面的進步是最為神速的。當時就出現了好幾種專門用來對付各類目標的燃燒彈。當然,燃燒彈也有一個侷限性,即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不怎麼樣,不像別的炸彈,在任何戰場上都可以正常使用。
這也就是讓郝東覺負責這件事情的目的,美國本土,特別是南部地區的環境比較獨特,需要一種特殊的燃燒彈,一種能夠發揮最大效能的燃燒彈,毫無疑問,當這種燃燒彈問世之後,就將成為摧毀美國各大中城市的主要武器,而且是毀滅美國人勝利希望的主要武器!
第二十四卷 海上霸主 第六十九節 長腿戰機
重新恢復戰略轟炸的當務之急還是要儘快解決護航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