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2 / 4)

小說:秦始皇 作者:保時捷

屠睢的大將軍職權,統領全軍,戍守邊境。再從中原之地遷五十萬罪徒謫居五嶺以南地區戍邊和開墾,讓他們同越人雜居而處,使越人接受中原教化。史祿也有奏摺,開鑿的工程年底可望竣工。到時候,我軍糧草轉輸便到,便是奪取南越的時候了。照此擬旨吧!”

吃一塹,長一智。始皇的主張是正確的。幾年之後,這種滲透政策就取得了預期的效果。秦王朝在南越各地建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版圖伸展到今天的越南會安附近。

史祿開鑿的渠道就是後世著名的靈渠。它連線湘水和灕水。因為湘水的支流,灕水是珠江的支流。靈渠的開鑿實際上聯接了長江與珠江兩大水系,溝通南北兩大水系的交通運輸,給後世帶來了世大的效益。開鑿靈渠是秦始皇有功後世的一大功績。

這些當然都是後話。回頭再說李斯,見始皇終於留心朝政,乘機進言道:“陛下在琅邪臺已耽擱三月之久。徐福尋仙指不定何時才能返回。陛下乃天下之主,不能為了等待一個徐福而誤了國家大事。臣以為,陛下可留下使者在琅邪臺等候徐福的訊息,而車駕可繼續巡行。”

隨行眾臣也早有進諫之意。因為徐福的騙局大家一眼就看穿了。唯有痴迷於長生不老之說的始皇深信不疑。群臣乘機附和說道:“臣等以為,丞相所言極是。徐福既便尋到仙蹤,也說不定何時返回。陛下不可因此誤了國政。”

始皇沉思著。雖然,他痴迷於那種能使人長生不老的“青春之泉‘,但國事不可因此耽擱。否則,天下會說他失政。再說,琅邪的風景再美,也有厭的時候。他該到別處遊玩了。李斯說得對,留下專使在此等候徐福的訊息。他半晌才說道:”眾卿言之有理,朕明日起程,經楚地迴歸咸陽。“

畢竟,琅邪臺是始皇最為留戀的地方。臨行前,他又命李斯在琅邪臺手書碑文,向世人也是向東海的仙人歌頌他始皇帝的功績。李斯題文曰:維二十八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萬物之紀。以明人事,合同父子。聖智仁義,顯白道理。東撫東土,以省卒士。事已大畢,乃臨於海。皇帝之功,勤勞本事。上農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摶心揖志。器械一量,同書文字。日明所照,舟輿所載。皆終其命,莫不得意。應時動事,是維皇帝。匡飭異俗,陵水經地。憂恤黔首,朝夕不懈。除疑定法,鹹知所闢。方伯分職,諸治經易。舉錯必當,莫不如畫。皇帝之明,臨察四方。尊卑貴賤,不逾次行。奸邪不容,皆務貞良。細大盡力,莫敢怠荒。遠邇闢隱,專務肅莊。端直敦忠,事業有常。皇帝之德,存定四極,誅亂除害,興利致福。節事以時,諸產繁殖。黔首安寧,不用兵革。六親相保,終無寇賊。歡欣奉教,盡知法式。六合之內,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人跡所至,無不臣者。功蓋五帝,澤及牛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維秦王兼有天下,立名為皇帝,乃撫東土,至於琅邪。列侯武城侯王離,列侯通武侯王賁、任侯建成侯趙亥、倫侯昌武侯成、倫侯武信侯馮毋擇、丞相隗林、丞相王綰、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趙嬰、五大夫柳,從,與議於海上。曰:“古之帝者,地不過千里,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亂,殘伐不止,猶刻金石,以自為紀。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遠方,實不稱名,故不久長。其身未歿,諸侯背叛,法令不行。今皇帝並一海內,以為郡縣,天下和平。昭明宗廟,體道行德,尊號大成。群臣相與誦皇帝功德,刻於金石,以為表經。

始皇在琅邪逗留了三個月後,終於決定由楚地返回咸陽。當巡行的隊伍經過彭城的時候,前來跪迎聖駕的彭城令為討皇帝的歡心,向始皇進言道:“據臣所知,當年周亡時,曾將九鼎沉於泗水。與陛下統一宇內,威服四海。九鼎也應歸於真主。臣不敢不稟奏。”“九鼎!”

始皇的心一動,九鼎乃是國家權威的象徵,是當年大禹收取天下九州的黃金鑄成的,象徵九州,所以稱為九鼎。因此,夏、商、週三代都把九鼎視為象徵國家權力的傳家之寶。周定王元年,楚莊王率兵伐陸渾之時,路過周天子的邊境,周定王派人慰問楚莊王,楚莊王特意向使者詢問九鼎的輕重,意思是他有奪取周天下的野心。以後,“問鼎”二字,就成了圖謀奪權的代名詞。秦滅周時,曾擄得周室的九鼎。但是,經博士的考證,那尊九鼎是仿製的,真正的九鼎不知下落。嬴政為此一直耿耿於懷,因為得不到真正的九鼎,就表示他的政權不是順應天命,不能長久。今天突然從彭城令口中得知九鼎的下落,始皇怎能不驚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