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2 / 4)

小說:秦始皇 作者:保時捷

魏繚稍稍舒緩一下語氣,然後心平氣和地說起《孫子兵法》對戰術方面的論述:“《孫子》十三篇,有十篇之多都是講戰術,概而論之,孫子強調戰前準備、靈活用兵、示形動敵、出其不意、避實擊虛等作戰方法,要求將帥做到‘智’、‘信’、‘仁’、‘勇’、‘嚴’五點,‘以正合,以奇勝’,集中優勢兵力打擊敵人,行軍作戰時,軍隊要‘疾如風’、‘動如雷’,以靜制動,精於權變,從而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王剪聽完魏繚對孫子兵法的講解,暗想:《孫子兵法》為兵書之祖,只要略知兵法的人都一定讀過此書,儘管你講得十分中肯也沒有什麼,不過讀得熟一些罷了。為了刁難魏繚,王翦故意問道:“魏先生能談一談《太公兵法》嗎?我等願洗耳恭聽。”

《太公兵法》本是人們傳說中的一種兵法,有沒有太公兵書一直是許多精研兵法的人討論的話題。

魏繚聽後淡淡一笑:《太公兵法》失傳已久,家師曾拜讀過一些兵法,繚有幸得到家師真傳,曾不厭其煩地給敝人講解過太公兵法。《太公兵法》又稱《太公六韜》,以姜太公與周文王對答形式寫成,全書分八十一謀,七十一言,八十五略,共二百三十七篇,包括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六韜。太公用兵以人為本,要求為將者具有仁、義、忠、勇、信、謀等品質,並做到‘柔而靜,恭而敬,強而弱,忍而剛’,以‘愛卒’上升為‘卒愛’,與士卒共寒暑、同勞苦、齊飢飽,上知天道,下知地利,中知人事。因為太公通天地之理、曉五行之變,書中論述了五音判斷勝負和望氣知兵變的秘訣,可稱為千古絕唱。“

李信插話問道:“魏先生能否詳細講解一下如何用五音判斷勝負?”魏繚說道:“五音五行之道不是常人可以理解的,必須是懂天地玄理之人才可參破,我說了你們也學不會,如若不信就全部講解給你們聽一聽,看看你們之中有幾人能夠領悟其中的精妙。”五音即宮、商、角、徵、羽這五個正聲,五音演變組合形成天地萬物混響。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剋構成紛紜繁複大千世界。五音與五行玄理相通,五行以五色反映可以用眼睛識別,五行以五音反映則用耳朵辨察。太公五音知敵情正是用耳聽來獲取作戰資訊,其識方法是:取一律管置於耳中,凝神細聽,根據律管中不同的聲變,結合《易》中八卦五行之理,配合天干地支之變加以判斷。若以宮聲相應,則為青龍,表示甲乙木星主位,東方有敵。商聲對應朱雀,丙丁火星主位,南方有變;角聲對應白虎,庚申金星在位,西方有情況;徵聲應和玄武,壬癸水星在位,北方有敵;羽聲為勾陳,戊巳土星主神位,中央有變。當然,五音為基礎,五音變為十二律,又各自暗合,其變無窮,其妙也無窮,死搬應套是永遠學不會五音辨敵訣竅的。“魏繚這一番玄之又玄的五音之論確實唬倒了眾人,連秦王政也聽到目瞪口呆,佩服得五體投地。嗬,無怪乎太公輔佐文王戰必勝攻必克,原來懂五音辨敵的訣竅,魏繚能夠講解得如此透徹,也一定學會了五音辨敵之術。

王翦也曾聽父親說過音律辨別敵情的事,但父親也不通其中之理,當年父親談論此事時面帶遺憾之色,憑父親的才識都感到遺憾,足見五音辨敵非常人可以通曉,魏繚能掌握其中的玄理,我不及也!

楊端和見王翦低頭不語,猜中了八九分,不服氣地說道:“魏先生說了這半天都是大談他人的兵法,至多算見多識廣罷了,聽說先生自己完成一部兵法,願聞其詳!”

楊端和想從魏繚自己對用兵之道的闡述中找漏洞加以批駁,給王翦等人挽回面子。公孫婉見魏繚剛才談兵論武駁倒赫赫有名的秦國第一名將王翦,喜不自勝,現在一聽楊端和主動提出讓魏繚說說自己的兵法,當然十分高興,欣喜地說:“師哥,你的這些兵書我雖看了幾篇卻不理解,想必他人讀了也未必能夠領悟其中的奧妙,快講解一下吧,讓我也開一開眼界,幫助這幾位將軍提高提高。”

嬴政知道公孫婉是有意誇讚魏繚,譏諷他的這幾位將軍,也故意裝作不知地說:“繚兄,寡人也想聽一聽你獨到的用兵之道,正如婉兒所說,幫助這幾位將軍提高提高,寡人有心把他們幾位交給你指揮呢?”王翦等人大吃一驚,莫非大王想任命魏繚為國尉,因為自被殺後國尉一職一直空閒著,多少人都夢寐以求呢,魏繚如此年輕,又是外籍客卿身份,怎能擔當起執掌國家兵權的大任,今天一定要駁倒他,讓大王對他失去信心。魏繚卻一反開始的驕縱之態,謙遜地說道:“大王說笑了,大王的這幾位將軍都是當今天下人人皆知的勇武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