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
(一)貨幣主義匯率理論體系的重要價值
貨幣主義匯率理論體系的重要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①從根本上轉變了匯率理論研究的視角,且其結論更符合實際。貨幣主義的匯率理論把匯率看做是一種資產價格,將分析的焦點置於資產市場均衡,突破了傳統匯率理論把研究中心置於國際收支差額的侷限性。尤其是強調貨幣因素和預期因素在匯率決定和變動中的作用,使得匯率理論更貼近實際。②將存量分析與流量分析相結合,突破了單純存量分析的侷限。③克服了傳統匯率理論區域性分析的片面性。貨幣主義的匯率理論採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以資產市場為重點,結合商品市場進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傳統理論要麼從商品市場出發要麼從資產市場出發的片面性。④被西方國家政府直接作為制定宏觀經濟政策的依據。貨幣主義匯率理論把目光關注在貨幣市場的均衡上,強調透過各國貨幣政策的相互協調來穩定匯率,其許多理論觀點和政策主張為西方國家政府所採納。
(二)貨幣主義匯率理論體系的不足
貨幣主義匯率理論體系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①抽象了真實收入與真實財富及其相互作用,片面強調資本流動的作用。儘管貨幣主義匯率理論也把經常專案以間接的方式納入其模型中,但實際上仍然忽視了實物交易和貿易差額對匯率變動所起的作用。②基於發達國家金融市場背景而形成的分析框架,難以在發展中國家運用(在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市場上,短期資本對利率差異變動並不一定十分敏感)。③理論模型比較複雜,在運用上受到諸多限制。④以實行自由浮動匯率制度為前提,在固定匯率制度或其他非浮動匯率制度下失效。
第五節 另闢蹊徑察真相:匯率理論前沿流派
及其方法論比較�
�根據孫立堅《現代匯率理論體系及其評價》(《世界經濟》2003年第1期)的相關內容歸納。以往的國際金融教科書,將貨幣供給量、利率、物價水平、經濟增長、內外資產替代性、均衡價格的調整速度等要素放在以商品貿易為主的流量模型和以資產交換為主的存量模型中,探討它們各自在匯率決定中所起的作用。但在當今世界的經濟格局下,用傳統的匯率理論和貨幣主義匯率理論預測外匯走勢變得十分艱難,尤其是對兩年以內的匯率變化,預測能力趨近於零。面對這種困局;西方國際金融理論界掀起了一股理論創新的熱潮,並出現了以開放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理論、金融市場微觀結構理論等為代表的新流派。
一、匯率理論的兩大前沿流派簡介
(一)開放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理論
開放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理論發現,現有的匯率理論忽視了微觀基礎在宏觀經濟變數發生變化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因此對匯率變化所作的判斷是片面的。該學派認為; 匯率在更大的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人們根據自己的消費方式選擇國內外資產的結果。因此;要了解匯率變化的機制,就不能忽視經濟主體的行為和影響這一行為的各個微觀層面上的要素(如投資者的偏好、資產組合方式、風險承受能力、消費投資計劃等; 都是直接決定外匯交易者投資行為的重要引數)。在此基礎上; 再來分析現有匯率理論涉及的各種宏觀經濟指標(如物價、利率、貨幣供給、個人消費和儲蓄、企業投資、政府收入和支出等)是如何改變消費者的對外貿易和資產選擇的。只有按照這種邏輯來研究,分析匯率如何變化才有意義。這種分析方法被理論界稱為“開放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理論”(Obstfeld and Rogoff; 2000)。這種新宏觀經濟學理論可以根據諸如價格粘性等這樣的市場摩擦條件的有無; 進一步細分為“新古典經濟學派的微觀基礎理論”和“新凱恩斯學派的微觀基礎理論”。
(二)金融市場微觀結構理論
由於用宏觀經濟學的理論框架構築起來的傳統理論的解釋能力變得越來越低,學者們試圖從金融市場微觀結構探索新的匯率決定理論。該理論認為; 匯率波動的直接原因主要不在於宏觀層面; 而取決於掌握不同資訊或是對同一資訊有不同理解的外匯交易者的相互博弈(在特定的交易體系下)。這種分析方法被理論界稱為“金融市場微觀結構理論”(Lyons; 2001)。這一理論無論從研究方法還是從研究視角上看,都與現有宏觀經濟學的分析方法有著明顯的不同; 其特徵可以用三個以往從未被重視過的經濟學概念加以描述: 一是私有資訊, 二是市場參加者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