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產品上市成功潛力的先期指標後,下一步就是要為每一項指標的達成時間設定目標。而先期指標圖就會顯示,在各個目標期限結束時,企業期望產品表現的各項先期指標,以供產品經理拿來和實際的指標對照比較——而不用苦苦等候最後結算出來的銷售數字。
上市檔案完備後,新產品就等著正式上市了。需要注意的是,有時在試銷階段也需要進行銷售培訓(大約在上市前6~9個月之間)。有關銷售培訓的資訊將在下面的“產品上市”中進一步說明。
產品上市
新產品開發流程中的下一個階段是產品上市(1aunch),就是將產品引介到市場中。這個階段需要決定包括上市時間、地理區位策略、目標市場潛在顧客、銷售與顧客服務支援,以及最後確定的營銷策略。
上市時間對於新產品開發計劃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如果競爭對手可能(或正在)進入市場,產品經理就該決定究竟是要先上市、同時上市,還是在競爭對手之後推出。先進人市場者通常較有優勢,但如果貿然推出有缺陷的產品,結果反而會對企業造成傷害。和競爭對手同步推出可以淡化競爭對手的先佔優勢(firs…move advantage),也可能會加速潛在市場成長的速度。而推遲到競爭產品之後讓新產品上市,則有可能抓出競爭對手的毛病,並享受競爭對手以廣告宣傳對市場進行教育的成果。如果產品有季節性或週期性,或者新產品上市將對既有產品的銷售造成影響,那麼上市時間的選擇更為重要。
對於上市地理區位的策略決定也很重要。有些情況適合全國同步上市,但大部分情況都會安排產品分批上市。這時候,就要將各個市場(如地區、行業或國家)排出優先順序。例如,你可能希望優先進入最具吸引力(以規模或銷售金額而論)的市場,或者進入競爭情形較弱的市場,這樣比較有利於新產品的經驗累積、曝光率及市場地位。而在另外一些情況中,市場推出順序的選擇是根據不同的產品應用方式、市場中的存貨數量、獲得分銷商或零售商支援的程度、企業的市場知名度。以及許多其他因素而定。
雖然產品分批上市的做法看起來有點近似測試市場,但在本質上仍有許多不同點。首先,在測試市場時產品經理會挑選最能代表最終上市的地區來進行,但分批上市時卻不是如此。市場選擇的優先考慮在於它們能夠儘早產生現金流量,或是在一個有影響力的市場獲得認同——這都有助於今後在其他市場的上市活動。
其次,測試市場是在產品商品化決策完成前的最後測試機會,而產品分批上市則是正式決定要將產品商品化之後的第一步。
在決定上市地理區位的過程中,還需要確認特定目標市場的潛在顧客。這對於以企業為客戶的產品(其顧客/潛在顧客多半可以列成名單)來說格外重要。你提供給銷售團隊的潛在顧客資料越詳細,越能鼓勵銷售人員進行新產品銷售。這就進一步涉及銷售支援的部分,你應該和新產品的銷售團隊緊密合作,提供協助他們執行業務的有用資訊。準備“如何銷售”的小冊子,討論顧客(而不是目標市場)、產品應用(而不是特性),以及在銷售拜訪時應該向潛在顧客提出的問題。透過新聞釋出、非正式與正式會議及各種公告宣示等渠道,確保有關提供顧客服務的問題在企業內部能有充分的溝通,不會無人理睬。
產品上市階段的最後一部分,是針對推出產品的營銷策略進行細部調整。這份行動計劃應該詳細介紹產品的定價、基本款價格、選配件價格(option pricing);新聞釋出、新產品釋出的訊息;直接郵件所選定的受眾;運送相關事項與流程;渠道及終端使用者溝通;為銷售團隊或顧客舉行培訓等。在銷售培訓中應特別著重幫助銷售人員如何“銷售”產品——而不只是“強行推銷”產品(參閱圖表10。9及10。10)。
圖表10。9 避免“強行推銷”產品上市
在產品上市階段的銷售培訓,應該教育並激勵銷售團隊去銷售你的產品。為什麼銷售人員要相信這個新產品的表現會像它所宣稱的一樣呢?銷售人員又有什麼動機去銷售新產品?對一項既有產品來說,最好的證據就是產品過去的銷售實績——但對新產品而言,就需要多一點說服了。藉助市場測試和盧測試的結果、銷售經理或其他銷售人員說明他們在某區域上市時所獲得的成功經驗、你(作為產品經理)個人擁有的銷售經驗,以及商業展覽或執行中的引導性銷售方案等,都有助於說服銷售人員花費他們的時間和精力,追求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