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2 / 3)

民或漁民,根本分辨不出來。

這些舉措一出,土幫水匪紛紛被人舉報,也有及時投案自首的,一時之間土崩瓦解了不少。

有匪首率部投降,立即被封官,且被陶安同拉上,誇官遊街,一時風光,當然也被同夥所記恨。投降的匪首也只好賣命給官府,對昔日的同夥痛下殺手,助力官兵圍剿。很快,陶安同便迅速收拾了好幾個水匪幫派。

對於客幫,就簡單粗暴多了。

陶安同先動用大軍,由投降的土幫帶領,在太湖裡挨個的島嶼掃蕩過去,很快活捉、剿滅了八百多名水匪。

剩餘一些頑固的,紛紛跑到馬跡山島上聚集,自忖馬跡山乃南唐地界,吳越軍不敢越境。

陶安同站在指揮船上,幕僚指著馬跡山道:“大帥,水匪便是盤踞在這馬跡山島上。”

陶安同大聲道:“你說什麼,這島叫什麼?”幕僚只好再次回答。

陶安同更大聲地再次發問,幕僚這回品出味道來,忙道:“下官不知此島何名,但見有水匪盤踞。”

陶安同這才滿意的微笑道:“本官職責在身,既然水匪盤踞島嶼,來呀,傳令進兵。”

馬跡山島實際上是幾座山組成的島嶼,分為北面的馬跡山與小靈山、西南角的蛇山與東南角的大東山。

幾座山圍成半圓,中間是平坦的坡地,依稀可見開墾有田地,還建有碼頭。

探子探查後回報,島嶼三面都是山,山勢陡峭,不便登岸。

既然也沒的路子,也就只好在坡地登陸強攻了。

一聲令下,水軍發動進攻。

幾輪箭雨之後,原本盤踞在岸邊的水匪們紛紛四散奔逃,吳越軍便靠岸登陸。

可沒等吳越軍上岸列陣,數百名悍匪便怪叫著從山林間猛然衝出,有的頭目竟然還有馬或驢。

悍匪們悍不畏死,哪怕身中數箭,仍咬牙衝鋒,到了近前,便奮力揮刀,與吳越軍戰在一處。

一時之間,岸邊殺聲震天。

陶安同嘿了一聲道:“我還小看了他們。”

碼頭邊殺得難解難分,陶安同望了半天,發現水匪竟然還隱隱有懂戰陣之人,忙問左右。陸器解釋道:“客幫的頭目,多為當年戰敗的南吳軍的後人,有父輩的底子在。”

當年吳越軍與南吳軍在蘇州多次爭奪,最終吳越成功站穩腳跟,不少戰敗的南吳軍士卒不敢回去,便索性往太湖裡一鑽落草為寇,他們有組織、通水性、懂行伍,很快便在太湖中混得風生水起。

陶安同點了一員指揮使,命其所部,繞至蛇山後,尋找平緩的地方登陸。

不料,水匪們在各山山頂廣佈耳目,居高臨下,官軍的動向都盡收眼底,想上岸的官軍被趕到的水匪一通猛攻,又被趕下了湖,反倒損失了幾十名士卒。

終於,碼頭邊登陸的官軍越來越多,結成陣型後,強弓勁弩開始發威,將一個個水匪射得如同刺蝟一般。水匪們漸漸支撐不住。

突然有一人開始向後逃跑,接著便是幾個人、十幾個人開始逃跑,轉而變成上百人逃跑。

吳越軍在灘頭佔領了陣地,於是一艘艘船隻便將士卒放到島上。陶安同也一同登島,他向手下將領瞭解情況,得知潰散的水匪經過追擊,大部分殺的殺、抓的抓,只有少數逃往山上,據抓到的俘虜稱匪首塌天虎就在馬跡山上。

馬跡山的邊上便是有名的小靈山,先唐時有僧人在此傳道,將此地命名為小靈山,並構築廟宇,名為祥福寺,至今仍在。將領稱小靈山幾乎沒人把守,已被順勢攻下。

陶安同聽說這土匪盤踞的島上居然還有寺廟,心中好奇,並提出要往祥福寺一行。

小靈山名為山,坡度極為平緩,登上去毫不費力,難怪水匪無力防守,確實是無險可守。陶安同在小靈山上眺望馬跡山,馬跡山則要陡峭的多,便見山路蜿蜒,筆直向上,心知馬跡山並不好打。

祥福寺也有百年曆史,先唐時也曾盛極一時,香客如雲,只是唐末以來被匪盜佔據,又歷經大火,如今只剩下破廟三間,連主殿大雄寶殿都被燒的只剩下幾根石柱孤零零的豎立在那裡。

陶安同命人將住持請來,住持雖然袈裟破舊,被漿洗的都快發白了,但住持清瘦的臉上,卻沒有半點諂媚之色,不卑不亢的向他行禮:“阿彌陀佛,施主遠來,可有見教?”

陶安同問道:“此地乃是匪巢,大師在此也能修行?”

住持:“自業他業,各領其受。魔障業障,二向緣由。隨緣消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