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我們看到的東西不一樣。那也許是佛教文明發展出的終極的另一種形態,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形態比起我所知道的終極,並不是同一個,卻也算是同一個。”“你說的和龍樹菩薩一樣不好懂。”“……大概就是張家揹負的詛咒依然沒有被解開。龍樹菩薩給我看了三個可能的未來,張家的復興,終極的重啟和三種圖騰的終結。”“給我講講我的情況吧,我有知情權的。”“我和你都沒有長生。”“這麼無趣,會想睡的。”“在遠古時期,有三個傳承自某種文明的部落,他們因為某種原因,血液都與常人不同。西王母的部族,他們的後代姓汪,蚩尤的部族,他們的後代姓張。還有女媧的部族,不知道為何這個部族一直非常低調,對族內通婚也不是那樣堅持,那時候你的血令女媧部族的聖物產生反應,如果不是出現了返祖現象,就是你的母親的血脈非常純正,也就是說,你有可能是那一族的最後一個人。”“……”“前面有光線,離出口不遠了,別睡。”“那得看你能不能說出點更精彩的東西……”黑瞎子的聲音低了下去,微弱得像是午夜時分耳邊的輕喃。這次中外合作的考古的所有發現和活動報道,由於劉教授和史蒂文的學生被永遠的留在了佛國,而遭到了雪/藏。老李頭和黑瞎子都沒有再歸隊,潘子再次見到黑瞎子的時候,他已經是道上有名號的人物,與一個道上人稱啞巴張的,被合稱為“南啞北瞎”,只不過那個啞巴張以夾喇嘛為主,黑瞎子當掮客的時候居多。至於這個人是怎麼離開佛國、他在佛國經歷過什麼,在潘子的心裡永遠是一個迷。而劉教授竟然是“它”的人,這是他回國後才在三爺那知道的事。——————卷一完————————37、卷一後記+同人本徵訂所謂後記】唔總算寫完了有種【鬆了一口氣】的感覺。雖然說我內心是有打算寫一個系列,不過每一卷都是一個完整的故事這種想法。因為卷二不知道什麼時候才開,所以,這個卷一的結局我個人也認為挺完滿的,也可以當成結局來看。【南啞北瞎】了嘛結局裡。於是十一期間就是不定期的放點圖(我努力弄弄)之類的出來吧。下面是講講關於這個創作的開始與腦洞開啟的過程,因為有不止一位筒子問我怎麼構思的拉~其實我寫文沒有大綱的習慣。寫大綱對我來說會帶給我很多限制,不過我一般寫之前,內心會有1箇中心思想1個結局的構思,然後在一步步寫的時候,只要是在他們走到的地方,我會想【觸發什麼事件能夠表現我的中心思想,並且能夠達到結局的目的呢?】然後就根據這個去構思事件和故事,因此雖然看起來似乎是環環相扣,但是【大綱是並沒有的】。不過我個人認為大綱在一種寫作中非常重要,那就是學術論文。學術論文的大綱就是文章的框架結構,這個非常非常重要,我以前整理出四五萬字的調查材料,寫完之後才突然間想到大綱可以這樣,於是是通篇返稿大改,是非常的痛苦且興奮的一件事。我這個文我的想法其實一開始也沒有想過寫成一個【高大上的故事】而且剛開始寫的時候我覺得我會坑。(這個說法一定會被揍)至於後來發展成全吧短期內最勤快快速完結的一個長篇真是始料未及啊……一開始我是構思了一個所有卷的最後結局,是和守青銅門有關的,然後構思前傳的時候,我就想寫個為什麼瞎子會在十一年裡看起來毫無變化的揭秘故事,然後寫完之後覺得要進一步展開,國內那些魯王宮什麼的都被其他人寫爛了,也被三叔寫爛了,來來回回那幾個墓我也覺得煩,至於為什麼選擇是【玄奘西行】,原因1是臧海花關於佛教和某個文明關係的論述,2是因為我覺得玄奘是一個很偉大的行者,你很難想象他當年的意志與信念。所以我覺得在故事背景中是暗含有幾個很重要的角色的,比如玄奘,比如高昌王,比如阿育王,比如大天和龍樹。然後其實這文章裡有點隱藏我個人的冷幽默,可能沒什麼人看出來就是了,我那個腦洞樓回頭我會搬過來,【其實腦袋裡都是些糟糕東西】除了腦洞樓裡的,我覺得西遊記、齊算盤都是我這種不合時宜的冷幽默的一部分,齊算盤真的就是來打算盤和鬥地主的【喂】陳文錦是解心凝是寫這個角色的時候就決定了的,這個文裡有很多西遊記的梗,比如源自民間戲曲,吸收進西遊記的【唐太宗入冥記】這個梗是一位直男朋友讀這文的時候提供的,他說你寫文可以考慮下唐太宗,當時他提出的時候目的是為了講唐太宗為什麼要攻打高昌,當然他是提到了西遊記的內容,西遊記那個年份不太對,用在打高昌王時間也不對所以當時就否決了沒有用。我就特地去知網翻了下相關材料,發現了原始版本和【太宗入冥記】,剛好是可以用的上。所以到了後面通天洞的時候突然就覺得這個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