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頁(1 / 2)

蕭朗開心道:“我的你幫我攢著就好。”他轉了一圈看了兩眼,又道:“你們村裡有沒有人要做傢俱什麼的?我能幫忙,絕對比人家便宜就是。”唐妙搶過他的手,看著上面橫七豎八的幾道已經結痂的口子,心疼道:“你能仔細一點麼?”蕭朗跟吃了蜜一樣心裡甜絲絲的,順勢握住她清涼的指尖,“以後你看著我,我自然不敢不仔細的。”唐妙臉頰發熱,這廝說肉麻話越來越溜了。有了這水車,村裡的人更勤快地到唐家串門,幾乎日夜不停。唐家雖然有心幫人澆地,可這東西除了唐妙別個也不會,便讓她自己做主。唐妙想了想,把村子有頭臉的,各族說話好使的老頭老太太們都召集到老唐頭家裡,給他們開會。以後誰家要用水車,由她按照地勢水勢指揮人改動。因為水車需要保養組裝,這些都要花時間和精力財力,所以不能全部免費,每次除非超過三十畝地不予處理。因為地少的話不夠費勁的,還是各家擔水來的快。水車平日不用的部件都安放在唐性祠堂裡,由大家保管,誰也不能去亂動免得弄壞了。大家自然同意的。公子乾轉眼又將秋收,唐文清提前跟胡大等七個幫工打好招呼,讓他們家裡早做安排,到時候來幫忙,吃睡都在這裡。那幾個幫工家裡兄弟多地少,出來幫忙賺錢是正經出路,所以不會耽誤唐家的秋收,唐文清喜歡這點,跟他們簽訂的長期契約,希望每年都能來幫忙,他們自然願意的。蕭朗住在唐家,穿粗布衣衫,跟他們同吃同住一起勞作,沒有半點少爺架子,唐家人甚是驚奇。就連唐妙也不得不暗暗佩服他,趁著大家不注意的時候表揚兩句。仝芳派常叔和流觴來過兩次,只給蕭朗捎了幾件日常衣服,其他的錢物卻都沒。仝芳因為老太太不許自己不敢來看,只託高氏代為照顧,還鼓勵蕭朗安心在外面住著,老太太身體無恙等等。雖然有人傳言蕭朗因為頂撞老太太被趕出家門,可既未開祠堂,又沒有蕭家公開的聲音,也不過是街頭巷尾嚼舌頭罷了。蕭朗得知奶奶身體無恙更加心安理得,巴不得不要回家。八月裡早晚露水重已經感覺到冷意,可正午日頭毒辣,曬得人頭昏。唐妙怕蕭朗一時間受不住,便跟著他一起拔花生,他也會顧念她早點回家,中間休息一下或者喝茶吃點心之類。忙了十天後唐妙讓蕭朗幫她處理種蘑菇的那些材料,該發酵的已經發酵過兩遍,現在潑水預溼,兩日後又開始預堆,再隔兩日建堆繼續發酵。這時候便已經沒有糞塊臭味、酸味、氨味等不正常的氣味,而具有蘑菇特有的香味了。唐妙又讓蕭朗幫她在地窖裡堆了蘑菇床,撒了石灰消毒,然後鋪上乾淨的麥糠鍘短的麥秸草等。她還讓二嫂和二姐幫忙做了一些裝發酵料的布袋,然後等發酵材料已經冷卻下去,達到裝袋的標準便將收集來的種子小心翼翼地撒在料裡,輕輕地拍打讓它們深入下去,然後一袋袋裝起來堆放在地窖的草床上。唐妙之前特意去白石鎮打了一把蓮蓬頭小眼的銅壺,專門用來噴水保持溼度。家裡沒有溫度計,她只能根據自己的經驗來判斷,也幸虧她生前曾經對這些東西比較感興趣,喜歡做一些別人覺得奇怪的事情。比如喜歡估計室溫多少,室外溫度多少,往往不離十的,被同學稱為活溫度計。轉眼就要中秋節,唐妙煮了一些鹽水花生,又挑了一些沒發育好的嫩玉米煮了吃。從小到大她都喜歡吃這些粗糧,還讓大家也跟著吃,現在家裡就算只吃細面也夠她還是如此堅持,一個勁地說純天然綠色無汙染。別人已經習慣她偶爾說大家不懂的話,尋思她可能看書看多了隨便拽兩句也不一定。玉米、花生地裡套種的菜一直吃不完,除了接濟鄉鄰親戚,唐妙就將豆角、扁豆、茄子等曬乾,也會醃一部分做成醬菜、鹹菜、泡菜。一般來說只要能吃新鮮的唐妙就不喜歡醃漬,生怕破壞營養還會致癌。不過如今仲秋,轉眼萬物肅殺,不再有新鮮蔬菜,唐妙便也試著做了。前幾天她去白石鎮見有賣蝦醬的便買了些,回來用姜蔥蒜、糖鹽等做了一小甕辣椒大白菜蘿蔔泡菜。方子是一本古書上看來的,她根據季節實物適當調節,做好了密封在牆角。中秋節這日剛好開封吃泡菜。她讓蕭朗幫忙端著小瓦盆,結果他不顧形象地用手拿了偷吃,一邊吃一邊讚口不絕,“好吃,好吃,真好吃!”因為幫工們夜裡要回家過中秋,吃完晌飯再忙一會他們就走,唐妙盛了一小盆讓二姐送去地裡給他們嚐嚐覺得好吃回家的時候可以帶一點。幫工們吃得甚是爽口,臨走的時候都要了一點用自己的小瓦罐裝回去。蕭朗正張羅著去買蝦醬讓唐妙再做一點,門外便來了客人。唐妙一見是曹管事,忙將他讓進屋裡。吳媽和秦小姐來請安道謝,他連連道了恭喜,還給秦小姐送了一份賀禮,又客套了幾句,讓她們自去忙,他是來找三小姐的。高氏和唐文清請他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