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的男勞力去打工,外面大隊的男勞力們也紛紛去尋活兒幹。除了這些,村裡今年建起生態養豬場、蔬菜大棚、沼氣池,這些基本就是婦女們的活兒。如今丁蘭英和王金秋四個婦女一起看蘑菇大棚,養雞場也需要五個婦女,養豬場至少需要十個青年男女勞力,再加上幾個上點年紀的幫工。養豬場的大棚菜,因為塑膠膜還不到位,所以除了蘑菇大棚以外,只蓋了不到一畝地。裡面修整成菜畦,用沼氣渣肥料灌溉,種一些小青菜、黃瓜、扁豆、西紅柿。為了充分利用大棚空間,除了地上,周明愈還設計了一些架子,可以在上面種菜、水果,其中就有草莓。因為菜地裡沒有用任何化肥,都是綠色農家肥料,灌溉用水是莫茹的空間井水,所以就算是反季節蔬菜也和當季的一樣纖嫩美味。這可是特供蔬菜,自然不是普通人能吃的,村裡人捨不得吃,全都要賣給供銷社換更多的物資供應。聽夏主任說運到縣城直接上火車,至於去哪裡,那不是他們能過問的了。這時候物資奇缺,是不需要他們自己上集和市場推銷的,就算貴也不怕賣不掉。自從他們跟供銷社報備要種大棚菜和水果,就被供銷社全部預定下。陳愛月少不得又忙著宣傳,第一茬蔬菜收穫的時候,縣委幹部就下來視察。之後宣傳員寫了稿子,當地報紙不斷地報道宣傳,於是,先鋒大隊的養豬場和大棚菜就上了《人民日報》。自此其他公社、縣、區乃至省都有不少人前來參觀先鋒大隊的獨特養豬法以及大棚菜!一進村,看到先鋒大隊整齊乾淨的街道,大家就先被驚住,等看到那養豬場以後都嘖嘖稱奇。不少人當場表示要繼續派人來學習,希望勞模能大力指導,爭取把這種養豬種菜的辦法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看有些人露出要大幹一場的狂熱架勢,周明愈卻很冷靜,生怕他們又犯放衛星的毛病。如果不管自己大隊的實際情況和困難,也不管合不合適,就想跟著學;甚至還有公社幹部看著紅旗公社露臉爭光,也恨不得一刀切,回去讓自己公社的社員們弄這個養豬場大棚什麼的,那不但不會促進生產,反而會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資的浪費。畢竟這種技術還不成熟,並不是一次性弄好就拉倒的,是需要不但改進維護的。鑑於此,周明愈在講解的時候就故意弄得非常難,說得很危險,一個不小心沼氣池會爆炸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