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富裕許多。一人一月有四兩油七兩肉的定額,一斤肉也才七毛錢,而一個月工資差不多二三十,只要不添置大件,單純吃喝自然是很寬裕的。所以鄉下老百姓都羨慕城裡的工人,他們可以吃供應糧、商品糧,不用累死累活下地掙工分,輕輕鬆鬆上班就可以領工資。這時候的城鄉隔閡是非常大的,鄉下人要想轉成城鎮戶口,只能嫁給城裡人、考大學吃公糧。而嫁給城裡人和考大學,雖然比不上登天,但也絕對不會容易就是。從這些擠著搶著賣雞蛋的婦女就看出來,除了那些老太太有人胳膊和褲子上有補丁,只要不到四十歲的女人穿的衣服都乾乾淨淨沒有補丁,因為是夏天大部分穿著印花棉布,看起來養眼得很。從和老太太聊天得知,他們的布票一個人一年居然有一丈半,那可是15尺呢,他們村裡才三尺三!15尺一個大人可以做一身衣服,三尺三做一件都緊吧。像周明愈那樣個子高的,做條五分褲差不多。莫茹就說可以用布票換,“大娘嫂子,你們有多餘的布票也可以和俺們換雞蛋,俺們一年一個人就三尺三布票,全家的票都做不了兩件衣裳呢。”有個大熱天也身穿列寧裝的幹部一樣的婦女道:“我倒是有幾尺閒的布票可以換給你。”她有途徑每年多弄兩丈布票。另一個說自己還有幾兩煤油票。煤油票也是好東西啊!這時候煤油三毛錢一斤,但是鄉下買煤油是限量的,一票不到半斤,一個生產隊也就十來張票。轉眼間莫茹又換了一丈的布票,兩斤煤油票。相對來說她自然略微有些吃虧的,畢竟就算城裡人也沒有人會用吃食去換布票和煤油這種東西。現在糧食最重要,人人有定額,不夠吃就要餓肚子,只有想盡辦法去借、買糧票的,沒有用糧票去換這些不能吃的。糧票就是糧食,雞蛋等同。他們在城內這些多餘的布票不用會過期,或者不夠也會互相借,基本不會拿糧食換。既然莫茹願意換,那他們自然樂不得。還有人用一些彩色線和她換雞蛋,甚至是家裡閒置的塑膠鉛筆盒、本子、橡皮、鉛筆、鋼筆尖等,還有人拿火柴、常用藥。然後莫茹還開發出來一些舊課本,家裡有孩子上學用過的課本,只要不是爛的缺頁她也要。既然是他們不需要的東西,那她自然也要殺殺價的,一個新的鋼筆尖也就是五分錢,一支鉛筆四五分,要換個雞蛋那就得倆加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