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蘭英聽見,也過來道:“我知道陳秀芳家有株葡萄樹,紫瑩瑩的可甜了。不過這兩年長得不好,蟲子多,都沒結果。”張夠立刻道:“她四屬戶能養好啥,咱們不怕蟲子啊,咱們有妮兒呢。”丁蘭英就道:“那我也去要塊果條回來,哦對了,這時候插了能不能活啊?”張夠道:“二嫂,妮兒說能活肯定就能活,咱們只管去要就行。”莫茹:……這畫風轉變得是不是有點快?什麼時候她從被嫌棄的傻妮兒變成萬事通妮兒了?張夠已經風一樣出去了,說現在都下工在家呢,她去要果條和種子之類的。丁蘭英看莫茹有點懵,就笑道:“你三嫂就這樣一個人,風一陣雨一陣的,其實人挺好的。”莫茹點點頭,估計有張翠花壓著,想歪也歪不到哪裡去。張夠的行動力很快,當晚就要了不少回來,全都幫莫茹拿到新家那裡去放在屋裡。莫茹就趁著沒人都收到空間裡去,等拿出來再扦插成活率會高很多。這是她從那些野蘑菇上發現的一個新功能,雖然空間不能養殖動物,植物挪進來也會停止生長,但是她發現植物似乎在積蓄力量拿出來以後長得格外好。原本採野蘑菇收集了腐殖土,沒想到在空間裡放了幾天,拿出來以後竟然又長出一些,比之前長得更好。她覺得這功能對植物繁殖非常有用,不管是種子、枝條還是幼苗,先在空間裡放一晚上,第二天拿出來再去種植成活率就會高很多。她還特意試驗過的,扦插枸杞枝條的時候,在空間裡呆過的扦插後一棵都沒死,割回來直接扦插的活下來有一半。因為摸索出這一功能,所以她才放棄黃土石頭圍牆直接改為綠籬院牆的。她已經規劃好,院牆的位置直接栽柳樹、槐樹、國槐、梧桐以及各種果樹,中間再用夾竹桃、棉槐條、枸杞、酸棗、木槿、海棠等點綴添補。等綠籬長成的時候,樹木會很高大,果樹冠蓋亭亭,花樹搖搖飄香,她還要在下面補上小棵植株,迎春、連翹、月季、指甲花、雞冠花、菊花、萱草等,到時候一年四季常開不敗,又漂亮又結實,密密麻麻的沒人能穿過來,絕對比普通的圍牆更實用。因為張夠問,她就把這些設想說給張夠聽。張夠聽得目瞪口呆,已經不知道說什麼好了,傻妮變成男人妮兒以後本事也直線上升,都是張夠聞所未聞的東西。她心裡想:這傻子要是不好,就越來越傻,一旦好了可比正常人還聰明一些。這樣一想,她直接把莫妮兒給當成可以依靠的男人,有什麼麻煩事兒竟然開始主動跟莫茹講,尤其是她娘又捎信來了什麼需要布啊,鍋破啦,鐵鍁斷了……後來把莫茹煩得也了不得,此是後話。現在有張夠幫忙,又發動村裡其他媳婦兒,得空給要根果條、花枝或者種子來。村裡人家果樹、花卉都是這樣共享的,誰家有甜甜的水果,別人要想栽一棵就去要壓條或者分櫱小苗。就連周明愈家的棗樹,因為果核小果肉甜,每年也不少人來要分株的。莫茹也收集了四五個品種的棗樹苗栽在新家那裡,棗樹比別的果樹更早結果,等沒飯吃的時候,就算不管飽,起碼也能補充一些營養。這兩天周明愈已經把新家的院子修整完畢,中間一條石子甬路,兩旁都墊了肥沃的腐殖土,到時候直接種作物。自留地回收以後不讓種資本主義的苗,那她就種社會主義的草,雲青菜那種野菜也是菜,能填飽肚子就行。小夫妻倆跟張翠花請教了一下,按照“頭伏蘿蔔,二伏芥,三伏還要種白菜”,這時候正好種胡蘿蔔,等二伏天可以種芥菜,三伏天再種白菜、白蘿蔔、青蘿蔔。芥菜土話叫辣菜疙瘩,纓子喂牲口,底下的膨脹根醃鹹菜吃,冬春季節沒有什麼蔬菜,家家戶戶都要醃上一缸鹹菜的。當地青蘿蔔也是一絕,有的生吃起來水嘟嘟甜脆脆跟水果一樣。那些辣的可以曬蘿蔔頭,醃一醃也是美味的鹹菜。本地氣候冬天有零下十幾度,除了菠菜可以用草蓋著越冬,其他蔬菜都不能。夏天鬱郁菁菁的菜園到了冬天都是光禿禿的,收再多也存不住。這時候莫茹已經在空間裡存了很多新鮮的蔬菜,夏天的菜園長得風快,每天都有很多成熟,摘晚了就變老。不只是她家的,甚至大爺三達達家的菜園她也適當摘一些,免得吃不掉爛了可惜。雖然存的多,可冬春季節也長自然不夠吃的,還是要種蘿蔔白菜。白菜和蘿蔔就是當地冬天最主要的菜蔬,家家戶戶自留地都要種很多。蘿蔔可以挖坑埋在沙土裡,只要深埋不糠不凍就行。白菜則直接堆放在屋裡也凍不壞,最多就是有兩層老梆子。而且當地是不醃酸白菜的,估計因為雖然最低氣溫有零下十幾度,但開春就化凍暖和起來,酸菜很容易壞。……平整好了菜畦,那點胡蘿蔔種一下很快,個把小時周明愈和莫茹就忙活完。為了不讓別人家散養的雞鴨給禍害了,莫茹就拿出一些樹枝子,讓周明愈插一圈。忙活完之後,周明愈還是和周培基去做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