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口做飯燒水也足夠用的。鍋安在西間灶上,灶臺和正常的一般大,就是留的鍋框子小一些而已。蓋房子的時候周明愈已經在牆上留了很多楔子,可以放擱板、裝棍子,用來掛勺子、鏟子、筷籃、刀具等。灶臺靠外牆的鍋洞子上頭也用土坯壘起簡易櫥櫃,可以放碗盆等用具。土坯屋很簡陋,但是內裡設計得井然有序科學又合理,相信住起來體驗感會非常好。所以雖然沒有門窗,莫茹倒是很想早點搬過來,畢竟這裡安靜一些,晚上說個話也不用怕人聽見。住在一起,隔壁打個呼嚕說個夢話都聽的清清楚楚的,而且男男女女的夏天要洗洗擦擦也不方便。沒有門可以先用木棍夾一個幛子,沒有窗可以用蒲葦編兩張席子掛著,炕上沒有炕蓆就先鋪上麥秸草再鋪一個草簾子,等秋天高粱下來再用高粱秸破蔑子編一張篾席鋪上。篾席村裡很多老頭兒都會,這和編草鞋一樣算農家日子的基本手藝,你要是不會就得買,沒錢買就只能求人幫忙,貓冬的時候一張席兩個人也得編一天,也不是那麼好請人的。反正也不是多了不得的技術,去學人家還是樂意教的,熟能生巧,久了也能編得差不多。周誠仁冬天都是和周誠志、周誠義等老頭一起編席的,手藝一流,自家只要有高粱秸基本不會缺篾席鋪。不過要想炕乾透再試試火道,哪裡漏煙還得抹抹,怎麼也得十天八日的。周明愈忙著處理院子,把不利於植物成長的表層石頭砂礫土剷掉,堆在一邊留著壘茅房。雖然眼下不養豬可豬圈得壘起來,可以漚肥,肥料交給集體也算工分。尤其現在沒有自留地,積肥都要全部交給集體。他和莫茹趁著晚上又去拉了一次石頭,堆在院外留著壘院牆和豬圈,這些他自己攢材料慢慢幹就行,不需要麻煩別人。房子起來等的就是木工活兒。蓋房子都是木匠活兒慢,因為需要先把木頭處理成板子再加工成門窗、傢俱,很費時日。如今都是周誠信和周玉忠帶著周培基和周明愈做,周玉忠的那些兄弟們得空也來幫一下。倆人依然不理周誠仁,更不去家裡吃飯,周誠仁也習慣了,不理就不理吧。他悄悄張翠花講,拿錢讓周明愈去集上買點好菸葉回來。這時候農民要抽菸一是去供銷社裡買紙菸,這個很貴,沒人捨得買。另外就是去集上買菸末子,有人從捲菸廠倒騰出來的碎末,捲紙煙不合格就賣到鄉下來。這樣的一毛錢買一捧,節省一點可以抽半個月,差不多一天一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