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花把攢好些年準備好的紅布帶、一雙紅筷子、一個五帝錢的錢串子交給周誠仁,他爬上去遞給周明愈,讓周明愈掛在明間的大梁上。上完屋樑就開始蓋頂。檁子之前就鋪好了,直接把人字形的秫秸笆子一架架地鋪在檁上,按照莫茹的理解,其實就是椽子。為了節省木頭,或者說用這個更保暖輕快,冬天不至於太冷。周誠志已經指揮著人和泥,用來覆蓋屋頂。在大家的幫忙下,地上小山一樣的一堆秫秸笆子,都密密麻麻地鋪上屋頂,再覆蓋一層黃泥,抹平。黃泥裡摻了很多艾蒿等草藥可以驅蟲,這是周明愈的主意,平時莫茹收割曬乾攢了一個草垛垛在河邊,現在直接拿來用。屋頂抹平,這時候要蓋瓦片的,他們沒有就只能用麥秸草蓋頂。一層層厚厚的麥秸草鋪上去,黃泥壓住,充當瓦片。覆蓋到頂的時候,再把脊瓦擺上去,一片壓一片,防雨,邊緣用黃泥封口。之後就要裝煙囪。因為屋頂是麥秸草的,煙囪就要尤其小心,以免會引起火災。有周玉忠兄弟們幫忙,這自然不是問題,給收拾得利利索索的,而且摸得很平,幹了以後也沒那麼容易被雨澆爛。村裡都是泥草屋頂,很容易漏雨,所以周玉忠兄弟們很吃香的。就算有些人家自己會修,那也不如他們修的好,人家是專業的。木匠和泥瓦匠甚至石匠、篾匠,他們那一支都有。等他們蓋好屋頂,張翠花已經領著媳婦們把晌飯也準備好了。酒肉是沒有的,但是管頓乾飯還是要的,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像周誠信和周玉忠那樣奇怪,幫工吃頓飯還是應該的。菜園裡有菜,直接燉一大鍋,快出鍋的時候倒一勺花生油下去,上面就飄著一層油花噴香四溢。另外就是秫秫面加南瓜、豆渣做的窩窩頭和蒸地瓜幹,這都是現在的主食。就這樣,對很多人家已經非常豐盛,畢竟可以吃飽!一般都是吃個七分飽最多八分飽就成,沒有跑人家就往死裡吃的,畢竟誰家都不富裕,你要是一個人吃人家倆人的,就會被記住,到時候被人指點說笑話好長時間。趙化民家幫人幹活,一個人幹活一大家子老小去吃,所以村裡人都不敢用他們。但是他們臉皮厚,誰家有事,總是覥著臉去給人家硬要幫忙。這一次綁笆子的時候,趙化民的老婆梁淑英就來了,雖然張翠花說不用麻煩她,可她還是躲在角落裡充數。按說綁笆子人多,女人是不吃飯的,只有上樑這天來幫忙上樑、蓋屋頂的男人才會留下吃飯。可梁淑英不管,她就是奔著吃來的。吳美英的男人在幫忙蓋頂,她又幫忙綁笆子的,自然也來跟著忙活。她看趙化民和梁淑英也去拿窩窩頭吃飯,急了,“我說你倆幹嘛來的?”梁淑英立刻兇回去,“我們幫忙幹活,當然要吃飯,又不是你家的,你急什麼!”吳美英剛要罵回去就被陳秀芳給拉了一下,“吳美英,二嬸子家大喜事兒,你別罵架不好聽。”吳美英瞪了她一眼,“你少碰我啊,我讓你碰我了嗎?”陳秀芳嚇得趕緊鬆手。吳美英倒是沒再罵人,卻也沒讓趙化民夫妻倆得手,就沒見過這麼懶這麼饞還這麼能佔便宜的。那天綁笆子的時候,梁淑英來幫忙?幫個屁!她是來嚼舌頭的,唧唧歪歪,說話又酸又毒,當她吳美英沒聽見呢?什麼“這泥草屋子可不結實,別下大雨沖塌了。”“上面都蓋草,要是起火可完蛋!”怎麼別人有點什麼事兒,你就不能說句好聽的,總是說膈應人的?不會說話就閉嘴!這是吳美英最膈應趙化民一家子的地方。那時候她婆婆何杏梅給人治病、算命的,很能貼補日子的,結果梁淑英這個臭嘴婆娘整天說什麼,“整天裝神弄鬼的,可別哪天自己見鬼了。”“又跳大神又給人家說媒,多不吉利啊!”什麼話都能她嘴裡蹦出來,到後來果然破封建迷信不讓弄了,還把何仙姑給關了一陣子。幸虧她在村裡人緣不錯,周誠志也為她說話,把他們一家子劃在二隊,這才沒倒黴透頂。“我二嬸子家大喜事,不和你一般見識,少噁心人。”吳美英瞪了梁淑英一眼,端著笸籮去給幹活的人發窩窩頭。梁淑英氣得撇撇嘴,卻也不敢說什麼,她可沒本事在周明愈家撒潑,二愣子就是二愣子,誰要是惹他,道理也不講上來就揍的。她還真怕周明愈打她。尤其以前他對東子那麼好,現在理也不理,她總覺得是不是周明愈嫉恨他們家?她甚至覺得肯定是因為兒子和張金樂好上了,嫉妒呢!所以她更得小心點,沒敢再整么蛾子,灰溜溜地走了。……上樑起了屋,然後就盤炕、壘灶,這些周誠仁帶著兒子侄子就能辦了。三四天後,東西間的炕和鍋灶也壘好,只等門窗了。莫茹按捺著激動,她對新家充滿了期待,因為她相信周愈的設計。前世他們的婚房就是周明愈自己設計找人裝修的,溫馨又舒適,很多細節見功夫,讓她覺得非常順手。她溜達著打量了一圈。新家沒有買大鐵鍋,買的是中等的雙耳鐵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