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知道……就知道會是這樣。什麼流言?分別是藉此機會要逼著自己把武昭儀送回長春官重新當真人,把皇子弘扔進冷宮去。只要自己軟弱一點。後宮依然是皇后的後宮,前朝依然是那班老臣們的天下。自己依然是那個見著宰相就要行禮問安的後輩。幾時是坐擁天下的皇帝?高宗咬著牙,駁斥著老臣們:虧你們飽讀詩書,受先帝讚譽。天干地旱,與武昭儀有何干系?韋相顫顫巍巍的出列:風起於青萍之末,流言不會無端而現。必有其道理。眼下江南東西兩道大旱,皇上舍不得昭儀,難道就忍心看兩道百姓受天災之苦?這個老不死的!走路都發顫,還不肯致仕!高宗心頭大罵,眼神在官員裡一掃。一名被皇帝一手提成侍郎的戶部官員就出列道:皇上,臣以為流言都是無根之木。只需及時調糧賑災,安撫百姓。百姓有飯吃,流言不攻自破。宰相們也一個眼風掃過去,親信官員們紛紛站了出來。不等他們爭辯起來,高宗厲聲說道:江南兩道顆粒無收,遲一刻運糧,百姓便多餓一頓。究竟是等你們就流言議論個幾天幾夜,還是百姓吃飯事大?這頂帽子扣下來,百官噤聲。令山南東西兩道,淮南道緊急籌糧運往江南東西兩道。不得有誤!高宗下旨運糧賑災。前朝爭吵的時候,後宮也不平靜。早朝時分,崔皇后在劉婕妤王寶林等一干嬪妃的簇擁下去了武昭儀宮裡。崔皇后傲然在主位上坐了,打量著站在下首的武昭儀。臉若芙蓉,身材,肌膚像春日的梨花,嬌嫩無比。難怪皇子一足月,皇上就再沒去過其她嬪妃宮中。皇后想忍著那股嫉妒,卻看到了自己瘦的能瞧見青色筋絡的手,悄悄的將手縮回了衣袖。江南大旱,雖有流言說與昭儀和小皇子有關。本宮對這些怪力亂神的說話卻是不信的。武昭儀聽的這句話,不等皇后吩咐就坐了下來:哦?臣妾多謝了。武氏你敢對皇后不敬?劉婕妤第一個指責起來。我位份比你高,你也對我不敬哪。武昭儀譏誚的把話扔了回去。都給本宮閉嘴!劉婕妤你退下!崔皇后唯恐跑了題,讓劉婕妤噤聲。她繼續說道,本宮縱然不相信。但是皇上為江南旱情憂慮,百官在為江南旱情奔勞。後宮自然也要有所作為。既然流言牽涉到了昭儀。本宮便令你回長春宮誦經祈福。待江南旱情緩解再接你回來。皇后說完,內侍就端著朱漆盤子送到了武昭儀面前,裡面放著身疊得整齊的道袍。武昭儀緩緩說道:如果我不肯,皇后娘娘是不是要令宮婢強行給我換上?崔皇后笑了笑道:無人逼你。本宮只是給你講講道理。武昭儀深受皇上寵愛,難道不肯替皇上分憂麼?不過是去長春宮祈福罷了,本宮又不是逼你出家做真人。昭儀害怕回不來了麼?武昭儀聽了哈哈大笑,起身接過了道袍:好,我便換了這身道袍去。只要她進了長春宮,以祈福為名隔絕了皇帝探望,她有的辦法叫她永遠出不來。崔皇后心情緊張加亢奮,手指甲緊緊的陷進了掌心。武昭儀端著道袍走向了內殿,經過皇后身邊,低聲說道:娘娘出宮,守宮的禁軍就通報了杜將軍,相信過不了多久,他就領著皇上來救臣妾了。娘娘若是怕了,就趕緊走吧。千牛衛大將軍和偏將都是先帝的心腹,世代為千牛衛,忠心的守護著宮城,怎麼拉攏都不偏向任何一方。唯有一個杜燕綏是新進宮被封的將軍。崔家想拉攏結果事態演變成了捏著杜燕婉去威脅。以為宮裡賞了兩個老魚眼珠子去開國侯府,杜燕綏就有持無恐了?他真敢幫武昭儀,回頭定讓他妹子吃盡苦頭。崔皇后怒目而視:你心甘情願進長春宮祈福,眾姐妹皆是人證!武昭儀鄙夷的回頭掃了眼跟著皇后來的嬪妃,轉身就進了內堂。不過片刻工夫,武昭儀便出來了。她洗盡了鉛華,頭髮一半挽了個道髻,cha了根玉笄,一半披散及腰。昭儀既然有心替皇上祈福……崔皇后話還沒說完,只見一隊千牛衛魚貫而入,皇帝匆匆的奔進宮來。臣妾參見皇上!崔皇后離了座,與一眾嬪妃盈盈下拜。高宗眼裡只看到了武昭儀。道袍如雪,寬大的籠在她身上。一雙美目似怨非怨,似喜非喜,霎那間浮起了點點淚影:臣妾參見皇上!一瞬間,高宗彷彿回到了從前。為先帝侍疾時,他的心總隨著層層帷幔間行走的曼妙身影移動。她在王府後院廊下提著盞燈籠微笑的等著他來。她挽起道髻跪在蒲團上誦經,每一次去瞧她,她抬起頭時,眉間就籠著一層輕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