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2 / 2)

傾力擁戴的外甥,終結了他的性命和家族。從來新帝登位,他如果要真正掌握大權,則沒有一個顧命大臣是有好下場的。李治不缺政治能力,缺點在於優柔寡斷,反覆無定。高宗自繼位後,對長孫無忌的不滿長積於心,只是缺少一個促使他下決斷的契機而已,關鍵時刻只要有一個人以堅決的態度推動他一下,立刻就能夠從量變到質變。唐武則天無字碑上書千言(3)李治這份性格,是一把雙刃劍,千萬別以為這樣武則天就會很輕鬆,恰恰相反,你要真瞭解,就會知道這種性格更叫人吃力。他容易受性格強勢的人左右,今天你在他身邊,他今天會聽你的,明天你稍離開他一會兒,他就會聽另外一個人的話。偏生他是皇帝,掌握生殺大權的皇帝,稍不留神,可能就在他醒過神之後,後悔之前,掉了腦袋。長孫無忌就是以為李治好掌握,從而翻了船。武則天也差點翻了船。龍朔二年(662年)武則天三十八歲,在她從感業寺回宮後的第十年,李治差點因為聽信宰相上官儀的話而廢了她,當時險到連廢后詔書都寫好了。這樣的性格,讓武則天時時刻刻不敢放鬆,時時刻刻提高警惕。高宗繼位的頭幾年,長孫無忌借高陽公主叛案,連殺兩名親王、兩名公主及大量高官皇族;長孫無忌失勢,一批元老大臣們被清洗整頓。政治鬥爭之殘酷,也令武則天不敢放鬆手中的權柄。試問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老是在頭上搖搖晃晃,誰能安心。而高宗的身體狀況,也使她獲得擁有權力的機會。當皇帝是一件需要體力的活兒,它耗時間、耗精力,而且一刻都不能放鬆。高宗李治原也可以做一個合格的皇帝,他初繼位時每天勤於理政,一天要接見十個刺史,逐步從元老長孫無忌手中奪權,取得“永徽之治”的成績。而平定高麗,更是取得了隋煬帝、唐太宗想做而沒做到的事情,然而一場大病卻改變了這一切。顯慶五年(660年),高宗李治因患風疾,不能理政。這也可算得李唐皇族的家族遺傳病了。從歷史資料來看,李唐皇族明確記載起碼有七位皇帝患有此症,即高祖、太宗、高宗、順宗、穆宗、文宗和宣宗。高宗第一次發病,是在顯慶五年,發病時暈眩耳鳴,不能視物,甚至頭痛如裂。病成這樣,繁重的日常政務自然也就難以為繼。而此時,長孫無忌專權的事件猶過不久,他不能完全相信臣下,而皇太子弘雖然名義上已經加“元服”21、行成人儀,並行監國,但只是一個名義,李弘時年才八歲,正好是現代開始讀小學的年紀,能把一個國家交給他嗎?那麼,交給孩子的媽,自己的妻子,則是一件可以放心的事。在當時看來,歷代后妃干政的雖然多,但都無礙大局。不過是在皇子或者皇帝小的時候掌一下權,等皇子長大了,當媽的不管願不願意自然都會歸政。只不過是活著歸政還是死了歸政,做兒子的總歸活得比老孃命長。基本上后妃當政,國家不亂,皇嗣仍然傳遞。而權臣干政,則很有可能就是改朝換代的事。自漢朝結束到唐朝建立以來,數百年間,大部分都是權臣取皇帝而代之。遠的不說,就說近的,隋文帝是北周的權臣做了皇帝,大唐皇朝開國皇帝李淵,也是從隋朝的大臣起家的。所以他高宗防長孫無忌,但不會防自己枕邊的妻子,皇子的母親。別說李治這麼想,就算是鬧出武則天這種千古一帝的事之後,唐以後的朝代裡,仍然有許多皇帝願意把權力交給自己的老婆去代管,這是後話。龍朔二年(662年),在發生上官儀事件之後,高宗每次上朝理事時,龍座後都加上了一道簾子,武則天隱身其後,仿照隋文帝上朝獨孤皇后旁邊坐的前例,甚至更進一步,從殿後走到殿前去了。在皇帝活著的時候,皇后就參與朝政之事是有,公然走上朝堂,則是從武后開始。帝后共同臨朝聽政,這曠古未有的場面轟動了天下,從此,“二聖臨朝”的時代開始了。當武則天以為對手已經全部消失的時候,忽然發現新的對手又出現了,這就是她的長子李弘。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