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各花入各眼”,武則天的不合當爹的審美情趣,卻入了兒子李治的心目。李治是長孫皇后所生的第三個嫡子,他的兩個哥哥太子承乾和魏王李泰奪位,兩敗俱傷,使得他漁人得利,做了太子。李治原先並非做為太子而培養,再加上前頭已經有了兩個過於剛強的哥哥,使得他的性格略顯優柔寡斷,這令得李世民不是那麼太滿意。當時的李治比武則天小四歲,雖然也已經納了太子妃王氏,另外還有些妻妾,但是應該來說都比他更年輕。在遇上一個年長於他又是性格強悍的成熟美女時,立刻感到無名的吸引力。除此之外,對於李治來說,和父親的近身侍妾有一層親密關係,也能夠在因年老垂暮而顯得喜怒無常的父親面前,事先得點訊息,測知喜怒,應對時,也能夠更有把握一些。武則天或許在當時可能詛咒這種令她倍感痛苦和生命威脅的“禁忌之愛”,然而她將在往後的日子裡感謝它,因為這段非常時期的禁忌之愛,李治對她的愛遠勝於對其他女人。因為難得,所以不捨,所以倍感珍惜。唐武則天無字碑上書千言(2)兩人偷偷相戀了一段時間後,中國歷史上最出色的皇帝之一唐太宗李世民終於駕崩,李治繼位,是為高宗。死後,二十五歲的武則天要和其他的太宗妃嬪一起,到感業寺去出家為尼。寵妃徐惠一如既往地搶盡所有人的眼球,她拒絕出宮,重病而不肯就醫,誓殉太宗皇帝。她說:“吾荷顧實深,志在早歿。魂其有靈,得侍園寢,吾之志也。”徐惠如願而死,死後被追封為賢妃,隨葬太宗昭陵,成為除長孫皇后外唯一被正式載入兩《唐書?后妃傳》的太宗妃嬪。徐惠死時年方二十四歲,與其說她是愚忠,倒不如說她做了最聰明的選擇。以宮中繁華盛寵而走入尼庵,此後的歲月清冷孤寂,只能數著日子默默等死。從十二歲入宮起就集三千寵愛在一身的徐惠,拒絕接受這樣的命運。與其在往後的日子裡潦倒等死,倒不如死在最美麗和最榮耀的時刻,選擇這樣一種萬眾矚目的死法,榮耀家族,名垂後世。武則天不是徐惠,她沒有死,和李治的一段私情讓她和別人滿懷絕望不同,她還有脫離感業寺的希望。她和徐惠在太宗朝的待遇也不一樣:一品寵妃的死可能是萬眾讚歎,五品才人的死恐怕只能落得個東施效顰的譏諷了。去了感業寺的武則天,恐怕沒有想到,呆在尼庵的日子,竟然會這麼難以度過。在一天天的等待中,她變得越來越絕望,原本以為新皇帝會很快來接她回宮,不料一過三年,杳無音信。此刻,她的心中充滿了哀怨,那首著名的《如意娘》就是在當時寫成的:“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此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很難說李治是仍念舊情呢,還是已經另有新歡而忘記了她,這段歷史是一個懸案。如果他心裡有她,為什麼將她放置感業寺,一棄三年?如果他心裡沒有她,為什麼又在三年之後,重降於她的身邊?或許,他還是記得她的,只是天性中的優柔寡斷和反覆,以及新君登位時的避人口舌,才使武則天在忐忑不安中度過了三年。而對李治來說,三年守孝期滿,他就可以問心無愧高高興興地把父親的女人帶回宮中了。對武則天來說,此後天地變幻,不復從前。這一年她二十八歲,十四年前,才十四歲的她滿懷憧憬地入宮,然而從深宮到尼姑庵,她浪費了她生命中的一半時間,又回到。而這一次,她已經青春不再,她再也虛耗不起了。武則天入宮之後,起初為王皇后的侍女,懷孕後被封為昭儀,為高宗生下四子二女,並終令高宗廢王皇后,於永徽六年被冊封為皇后。武則天回宮僅僅三年時間,就乾坤易手,坐穩鳳座。這一段時間的事,對武則天來說,不過是剛剛開始。這個時候,她僅僅是高宗李治的寵妃而已,許多事還輪不到她插手。此時,更多的鬥爭,不在於後宮,而在於臺前朝堂上。例如高宗李治和舅父長孫無忌的鬥爭。李治常常在後人筆下被描述為一個懦弱無能的皇帝,其實不然。中國人描述一段故事時,特別喜歡非此即彼,比如《三國演義》就被魯迅批為“狀劉備之仁近乎偽,狀諸葛之智近乎妖”。歷史上西天取經的唐玄奘也絕沒有後世小說描繪得這麼懦弱。而同樣,為了突出武后的強勢狠毒,高宗李治就同劉備一樣,成了啥事兒都由太太做主,遇事只會哭,完了繼續發呆的主兒。誠然李治的性格中有優柔寡斷的一面,然而政治鬥爭中該有的權衡和手段,他並不缺少。身為皇帝的政治敏感,他也不缺少。從皇子時期,在魏王李泰扳倒太子承乾後志滿意得時,他跑去告訴太宗,說李泰威脅他,使得如日中天的李泰失去繼承權,而他卻被長孫無忌推上太子位。長孫無忌傾力擁戴於他,是以為李治優柔寡斷,能夠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卻沒有想到,正是這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