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頁(2 / 2)

敬地謝恩後坐下,才道:“去年罪臣與蕭撻覽作戰,孤軍奮戰至最後,重傷被虜。本想一死殉國,誰知遼人防範甚嚴,一時不得便死。此後被押送到上京,蕭太后與我三番長談,罪臣與她訂下約定,臣終此一生,只為宋遼和議出力,決不為與大宋交戰出力。”真宗眉毛一挑:“哦,蕭太后到底與你說了些什麼,能讓你就此棄宋投遼?”王繼忠嘆了一口氣:“蕭太后確是女主英傑,她說的話並不能招攬臣。可是臣卻因此悟到,臣縱死,也於國無補,臣活著,才能夠繼續為皇上、為大宋效力!”真宗微微一笑:“朕倒想知道,你如何繼續為朕效力?”王繼忠抬頭看著真宗:“皇上可知,蕭撻覽已死,遼軍封鎖訊息,秘不發喪?”寇準一步跨了出來,一把抓住了王繼忠的手:“蕭撻覽真的死了嗎?”王繼忠肅然道:“正是。若非蕭撻覽已死,蕭太后也不會這麼快提出和議。”寇準喜道:“如今正是良機,乘著蕭撻覽剛死,咱們士氣又盛,便可乘勝追擊,將幽雲十六州全部取回!”王繼忠欲言又止,只得退後一步。宰相畢士安看了出來,咳嗽一聲道:“寇大人,咱們是否先聽王大人把情況說完,再請皇上定奪如何?”寇準一向性氣極高,連真宗都不便開口,虧了是畢士安才有這天大的面子打斷他的話,亦是提醒他,此刻王繼忠仍是遼國的使臣,商議下一步的軍務走向,不便當著王繼忠的面。王繼忠被寇準方才一衝,亦是一下子不知如此答話,沉默片刻才道:“皇上與宰相商議國政之事,罪臣沒有資格與會,罪臣只是把自己這一年中在遼國的所知所見說出來,提供皇上參考。”他停了一下,道:“自遼太宗之後至遼穆宗,此時正是我中原後周柴世宗時期到我朝太宗皇帝時期,遼國國力日衰,基本上都是南朝北征,北國只有防守之功,無還手之力。後周時期奪回了幽雲十六州中的瀛莫兩州,遼國稱之為關南之地。我朝開國以來,遼國又損失了屬國北漢。直至遼景宗登基,蕭太后掌權,陰差陽錯,打了高梁河大戰和雍熙北伐的兩次僥勝。遼國建國以來,爭亂頗多,蕭太后以婦人之身能夠長掌國政,主要是因為這兩戰的緣故。”真宗輕輕喟嘆道:“先帝兩次北伐,不想竟成就了這一婦人。”雖然王繼忠小心地用了僥勝二字,但是在座中人都明白,兩次大戰得勝,又豈能是“僥勝”二字所得來的。王繼忠停了下來,直至真宗點頭,方才繼續道:“蕭太后以軍功掌權,自然亦以軍功固權。國內一有不穩,她便藉著南征之名,調兵遣將,將軍國重臣重新分派,以達到排除異已的目地,她雖是個女子,但心性堅韌、善於用人,文有室昉、韓德讓,武有耶律休哥、耶律斜軫與蕭撻覽輔政。自以為先帝沙場百戰,尚能勝之,欺皇上未歷戰場,因此數番南侵,卻也是滋擾邊境數城而已。然——”王繼忠話鋒一轉,見眾人都凝神而聽,又道:“然人壽終有定,蕭太后年事漸高,動極思靜。想當年遼太宗極盛之時,兵馬進入汴京,在崇元殿上登基稱皇。後來到了遼穆宗時期,後周世宗皇帝的兵馬都打到了上京,若非世宗皇帝中途暴病而亡,險些滅國……”真宗的臉色微微一變,當年後周世宗皇帝何等英明,卻是因為在攻遼時半途得病而死,留下孤兒寡母不能掌國,以致於江山轉手他人,這不能不是本朝歷代皇帝長久以來的心病。眾人都在凝視聽王繼忠分析,一時竟無人觀察到真宗的細微神情變化。王繼忠猶在繼續道:“……國之運勢,有盛衰之分。後世子孫,未必人人能如蕭太后之能。因此蕭太后不能不慮及此點,打算在自己活著的時候,為子孫後世留一份安定基業。自雍熙大戰之後,遼國國內一直不少大臣主張奪回關南之地,蕭太后亦不得不對國內有所交待。因此傾全國之兵,來犯中原,以奪取黃河以北為最大目地,底限也是要得回關南之地。雖然天佑我朝,元帥耶律斜軫半途死中軍中,卻仍未能令蕭太后打消此念,稍作休整,便又任命蕭撻覽為主帥繼續南下。雖未奪回瀛莫二州,卻攻城掠地直到澶州,已得十幾座城池,自以為用以交換關南之地,已是綽綽有餘,卻仍想得到更大的利益。幸而皇上天威所至,蕭撻覽死於床子弩,這才令蕭太后為之氣餒。眼見已經無法再進一步,便生了退意,因此派臣來和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