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宗看起來已經與眾臣商議了一會兒了,一見寇準進來,劈頭就問:“寇準,遼軍兵臨澶州城下,若是澶州守不住,該當如何?”寇準不答,反問道:“但不知諸位大人方才議了些什麼?”真宗道:“兵家之道,未慮勝,先慮敗,不能不考慮到宗廟的安全。因此方才有人建議一邊在澶州加強守禦,一邊先遷了宗廟。有人說江南有長江天險,遼人善於馬戰不善水戰,必然不攻自退,這也是當年晉元帝南渡之意。亦有人說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若效仿唐玄宗避道蜀中。此暫避鋒芒,待得敵軍撤退,再返回汴京,亦不失為一個良策!寇卿之意以為如何?”眾臣聽了真宗的話,不禁嗔目結舌,因為剛才眾臣雖然紛紛都有議遷都和談之事,卻並沒有說到具體地點如此詳細,但不知真宗江南蜀中之議,從何而來?寇準目如冷電,掃瞄了殿中眾臣一眼,目光停在參知政事副相王欽若和樞密院事陳堯叟的身上。心中暗暗冷笑,王欽若是江南人,遷都江南的建議必是他所提的;陳堯叟是蜀中人,遷都蜀中非他莫屬。心中計較已定,他望了真宗一眼,很有默契地也故意不說出名字來:“誰敢在陛下跟前說這樣喪師辱國的話來,其罪當斬。”真宗看了王欽若與陳堯叟一眼,並未說話。他性子雖和,卻並非懦弱之君,昨日王欽若與陳堯叟秘密求見,提出這等建議,令得他大為不快。但是聽二人分析戰況,言之鑿鑿,卻是不可不慮至此。因此今日當著寇準的面,不顧陳王二人而故意提出昨日密議之事,亦是隱隱希望,群臣之中能夠有人以更有力的語氣駁倒此論。王欽若自然聽得出寇準的指桑罵槐,冷笑一聲上前奏道:“寇相好威風。前日畢相有令,凡是遼國軍情有關的公文,叫先送寇相府。可是昨日澶州連發五封告急文書,直送寇相府中,寇相卻在飲酒作樂,一日之中連線五封告急文書,均被寇相扣下,酒宴不息,談笑不止!”真宗吃了一驚,喝道:“寇準,可有此事?”寇準神態自若地說:“回陛下,確有其事!”真宗看到他如此神態,倒不怒了,沉聲道:“卻是為何?”寇準道:“澶州一日五報,事情看來雖急,卻不嚴重!”真宗越發地平靜:“不嚴重?這等情況,還不嚴重嗎?”寇準微微昂頭:“陛下欲了此事,臣有一計,只須五日,便可逼退遼軍!”真宗驚異過甚,忽然笑了起來:“五日?寇準,從昨日扣下告急文書,故意飲宴作樂,直到此刻以五日為期,你到底賣的什麼關子,到現在可以揭開了吧!”寇準也笑了,鞠身道:“天子聖明。當知軍國交戰,以士氣為先。遼人南侵,向來只是作騷擾之戰,並不能真正大軍直取中原。當年遼太宗耶律德光得到石敬塘所獻幽雲十六州之後,自以為能直取中原,興師南侵,最後卻無法立足,最終死在奕城。應天太后因此下旨,不得不撤軍回師,從此遼國再無南侵之心。只要聖駕親臨澶州,我軍士氣一定大振,也必能一挫遼人計程車氣。”真宗吃了一驚:“你要朕御駕親征?”寇準擲地有聲地道:“正是。”眾臣都嚇了一跳,不由地退後一步,表示自己不敢附和此大膽之議。真宗沉吟道:“容朕三思,你等且先退下!”眾臣巴不得這一聲,正要退下,寇準卻攔住眾臣道:“慢,寇準還有上奏,陛下既然不反對此議,何不速作決議?”真宗臉一沉:“退朝!”站起來就要離座而去。寇準上前一步,一把拉住了真宗的衣角:“且慢,陛下這一進去,只怕臣就再難見到陛下宣召,則大事去矣!軍情緊急,請今日就議了親征之事吧!”真宗已經要走,卻被寇準拉著衣袍硬是被拽回來坐下,不由得又好氣又好笑,沉著臉故意道:“你硬要逼朕再議,朕倒想說,你拿什麼保證此戰必勝?一旦此戰失利,則連宗廟都難以保全,我看他們的遷都之議,未必沒有道理?”寇準退後一步,跪下大聲道:“聖上,此番蕭太后率兵南下,也不過是要以收回當年被後周世宗皇帝所攻下的關南之地。因此便是遼人也未必有直取汴梁的野心,我們豈可反將大好江山雙手奉上。且此番遼軍由遂城取定城等地,直逼澶州,深入我境內七百里,可是後方的重鎮如北平砦、保州定州瀛州冀州等地卻都沒有攻下,我觀遼人這一路進兵,雖有先聲奪人的姿態,卻只是虛張聲勢,沒有真正舉國之戰的能力。若是聖駕親臨澶州,士氣大振,則遼軍必退。就算遼軍不退,各重鎮的守軍亦會前來接應增援勤王,到時候遼軍將不得不退。澶州若是不保,京城焉能得保。若是臨陣脫逃,豈不將太祖太宗皇帝血戰得來的一統江山白白拱手讓人。聖駕這一退,軍心民心喪盡,就算是退到江南蜀中那又如何?南唐李煜可曾憑長江天險得保宗廟,最終還不是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後蜀孟昶,縱然是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敵人大軍壓境,怕只怕要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