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分從多數。
這與傳統的賢均從眾一說是截然相反的。
賢均從眾出自《左傳》,即賢者代表大多數,而不是大多數來決定。
從漢代的察舉制到唐代世家之間相互推薦,幾乎都遵照這個原則。
這個原則自然有它的道理,在農業時代,以賢名作為依據,至少能夠在整體的社會風氣起到維穩的作用。
賢從來不是為了突破創新,賢就是維持社會體系的平衡。
也就是要摒棄那些刺頭、破壞者。
然而,在商業裡面,選賢者出來,那顯然是個笑話了。
對於商人來說,賺不到錢,賢名無法為自己加官進爵,是無用的,應該利益為先。
而利益為先的群體,因為個人的眼界和認知有限,商業又是致力於服務大多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所以商業社會需要少數服從多數。
這樣,決策有時候雖然慢,但風險會更小。
“朕想在江東設立一個江東糧食總商社,蕭家佔5100份股。”
蕭恆立刻道:“聖人,這可使不得,蕭家怎麼能佔5100份股呢,應該是朝廷佔大多數。”
“朝廷佔大多數,蕭家還有動力把這個商社做大嗎?”
“蕭家願意為陛下赴湯蹈火。”
“收起你的赴湯蹈火。”
李倓淡淡道。
有些話聽一聽就算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是表層那種。
表層的社會關係,是為了為底層做表率的。
只有從屬關係而沒有利益的關係,是無法讓人有動力把蛋糕做大的。
當蕭家只是一個小股東的時候,他能幹六七十分的活已經不錯了,他指望著朝廷來做呢!
而朝廷派哪個官員呢?
這個官員是否佔股份?
如果這個官員又佔股份,又對這個商社有行政處理權,那這個官員會不會掏空朝廷的商社資源,來填補自己私下的商社呢?
反正又不算是自己的,自己只是一個很小的股東。
商業和權力的本質區別在於,商業是講合作共贏的。
例如你有一箱蘋果,我有一箱梨,我們交換一半,我們都可以吃到蘋果和梨。
但權力一定是從屬關係,是服從關係。
服從關係就講的是,你把你的一箱梨拿過來,我保住你的官位,至於你沒有梨了,自己去想辦法,畢竟你也有權力。
喜歡我在大唐躺平擺爛請大家收藏:(www.630zww.com)我在大唐躺平擺爛【630中文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