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兒女情長(3 / 4)

小說:人字怎麼寫 作者:曉愚在小說

裡有什麼不愉快。談到國家需要煤煤,人那就是發動的機器,梗也不會打的。個人服從集體,小局服從大局嘛!

林彥俊照例分配當日的具體工作。面臨關井結算壓力的掘進二區工人,一如既往的精神飽滿的湧出會議室。除了天陰沉著臉,一片片雪花撲面而來,與千萬個下井前的早晨沒什麼兩樣。他們不知道的是,近兩年國有老礦淤積的血管,就要突然爆裂。

工人們匆匆忙忙換上工作服,工作服基本就是三大樣,別看破破爛爛,礦工們還是很珍惜的。

排隊領到礦燈,將蓄電池盒串在帆布腰帶上,一個個很瀟灑的讓礦燈耷拉在胸前,搖搖擺擺的走著。礦燈是礦工的眼睛,礦工們是很珍惜的。一走一晃盪,礦燈閃爍跳躍的燈光,照在裝有照明燈的大巷裡,魔幻的發著迷人的光,就像天上的星星掉在泛著漣漪的湖水裡。

現在的副井井口,需要下井的人不太多。要下井的這一撥,也就是掘進二區的五六十口人。

,!

要在過去,這個時間段,是副井口最熱鬧的時光。全礦萬把口子人,每早至少要有近千口子,要從這裡經過,才能到達幾百米井下自己的工作崗位。

按老習慣,林彥俊還是第一個抬腿邁進罐籠。

雖然罐籠還沒有開始啟動,人們已經感受到,冷颼颼的涼氣撲面而來,嘩啦啦的淋水聲不絕於耳。

這是往井下進風哩。

林彥俊所在的掘進二區,是全國有名的掘進區隊。

當紅的時候,喊出的:“地球轉一圈我轉一圈半”的口號。說明了當時煤炭的緊缺,礦工拼命多出煤炭的心情,在全國煤炭戰線很有代表性。

這是隻特別能戰鬥的掘進區隊。無論面對的是多麼惡劣的自然環境,只要領導一聲令下,工人們都是象下山的小老虎,嗷嗷叫的向前衝。在他們面前,沒有鑿不動的岩石,打不通的巷道。

掘進二區自從成立以來,各類錦旗獎狀得了有上百面,礦處級幹部也提拔的老鼻子了。

如今煤礦進入衰老關閉期,這個區隊一直還是保持著高昂計程車氣。沒有成規模的煤可採了,採煤工區已經裁撤的差不多。相應的掘進工程也停了擺,撤的撤,到其他煤礦打工的打工,碩果僅存的就只有掘進二區。

這既是礦領導對它的偏愛,還有一些巷道需要維修,一些殘留煤柱需要回採。這就需要一個具有良好作風,技術全面,聽從指揮的工區來承擔。全礦掰開手指查,掘進二區都是大拇哥。

掘進二區帶班的班長,提拔的機率極大。來這裡鍛鍊的機關幹部,也大多是要擔任要職的。

林彥俊前腿邁進罐籠,緊跟著他就是孫燕從。

這孫燕從是機關黨委宣傳科才下來的幹事,暫任工區支部副書記。

按理來說,孫燕從也算是老資格了。

沒去徐州煤校學習以前,就是宣傳科的理論幹事,從煤校學習三年回來後,又在原崗位幹了兩年。和他同時提拔為幹事的,有人已經幹到了黨委書記。

孫燕從的牌筆。剛要提拔吧,遴選幹部的標準突變為:年齡是個寶,文憑不可少。

他的理論水平雖然不低,但就是缺少正兒八經的文憑。等到文憑拿到手,又偏偏新政策下來,大中專畢業生報到後,一律先到基層一線鍛鍊實習。

這不,組織部門衡量再三,決定讓他先到掘進二區鍍鍍金。

林彥俊和孫燕從在大巷裡踢哩趿拉走著,嘴裡可沒有失閒。

孫書記!這要是在以前,咱們不用費這麼多走路的時間吧。行人電車一拉,不一會就到了迎頭,現在得費多少力氣?

林彥俊有些抱怨的說。

衰老礦井,跑風進水的,噸煤成本入不敷出。現在,從節約的程度出發,行人電車已經被礦山關閉,一線工人多費力氣就成了必然。

孫燕從悶悶的咳了聲:有什麼辦法,過時的鳳凰不如雞。過去咱們礦有近萬人,每年三百多萬的產量。現在還有多少人?地面井下滿打滿算,還有兩千人嗎?產量每月能弄到一萬噸,就是高產。這在過去連個零頭也不夠?

林彥俊好久沒吱聲,低頭看著路,儘量不踩到水汪裡。過去礦上的主要運輸大巷,乾淨的勝過公路,如今大巷硂頂也因為失修,開始滲水。

雖然大家都是穿著膠靴,猛踏上去,濺起的水也容易弄溼衣服。

是了,咱們礦設計是年產四十五萬噸,開採年限六十年。省裡一缺煤,咱們一加勁,這煤還能擱得住咱們採。也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