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頁(1 / 2)

不為別的,只為他是張廷玉與她的兒子。也許還因為張廷玉曾說過一句:張家難出庸才。八年來帶著臭小子吃喝玩樂,也是顧懷袖的良苦用心。她親眼見著霆哥兒去時的悲劇,只為當年一隻微不足道的竹蜻蜓,打小多少孩子關在學塾裡,就巴望著痛痛快快玩一回?可終究不能夠。如今她是讓張若靄玩兒夠了,他既不會像尋常孩子那樣遺憾,也不會像是尋常孩子那樣坐在學塾裡還心神不定。而他兒時接觸的這些東西,又很快能夠一一在他所讀到的書本之中,進行印證和比對。張廷玉說,這樣挺好。顧懷袖也覺得,這樣挺好。這樣挺好罷了。康熙在山東停下的時候,偶然見到張若靄,倒是挺欣賞,道了一句&ldo;顧三那刁民竟養得出你這樣的兒子來,真是造化&rdo;。結果張若靄開口便道:&ldo;議生草莽無輕重,論到家庭無是非。反之何如?&rdo;康熙大吃了一驚,就連後面的皇子們聽見,也都是忽然色變。這一句的意思,原是說民間的議論,再怎麼熱鬧也很難上達天聽,議論在一個家當中,則就是&ldo;清官難斷家務事&rdo;,即便是平白的道理到了一家之中也未必能分明。可張若靄又加了一句&ldo;反之何如&rdo;?居廟堂之高,如何能體察下情?康熙坐在高高的龍椅上,以他所見之顧三來評判張若靄的母親,見著的是&ldo;刁民&rdo;顧三,可他覺得他母親不是刁民。相反,他娘很賢惠。反之,則是局外人不知局中人之心情感受罷了。世人自以為以清醒的目光來看顧懷袖,說她是個刁婦,以為張府人皆醉。可在他們這些與顧懷袖朝夕相處的人來看,卻是眾人皆醉罷了。好一句&ldo;反之何如&rdo;,康熙當場賜了他一柄羊脂白玉如意,張廷玉要阻止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張若靄神童之名,立刻就傳了出去。他比他父親要幸運得多,他是從小就被人說什麼胖啊醜啊不學無術頑劣不堪之類的,畢竟在尋常人看來,不上學就是不學無術,就是不長進,可他娘庇佑著他,該吃吃該喝喝,愛怎麼玩就怎麼玩。人人都道張若靄不幸,這麼晚才入學,若是早上一些,豈不是能天才十倍?只可惜,張若靄長大之後想,若是沒有吃喝玩樂的八年,他斷斷不能有此後種種成就。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世人言語,皆與張若靄無關。他每日去母親那裡背書,只背得顧懷袖打瞌睡,倒是青黛姑姑很認真地聽他背書。青黛也識字,便給他查驗。偶爾青黛要伺候他娘,他就拿著書去船後背,石方師傅就坐在後面拉著網打著水裡的魚,也聽他背書。不知不覺,船上的日子晃晃悠悠就過去了很久。到江寧已經是二月初八,張英這一回不在行宮接駕,而是到了碼頭上。張廷玉站在皇帝的身後,遠遠就已經看見了頭髮霜白,穿著青灰色長袍,一身老態站在渡口的張英,如今的張英已經是風燭殘年,早年的風雲歲月盡付給時光匆匆……剛剛上岸,江寧官員們給皇帝行禮,康熙獨獨先扶起了張英一個,回頭一看,自己身邊一向穩重老成的近臣張廷玉,卻已經止不住眼底淚意了。康熙索性一揮手:&ldo;張英與朕聊個半天,你們家裡上上下下幾口,不如團聚幾日,等朕從蘇州回來,你們再跟上。&rdo;&ldo;臣謝皇上隆恩。&rdo;張廷玉叩謝畢,這才有些忍不住地上去想扶張英,可伸出手的一瞬間,他又收了回來:&ldo;孩兒給父親問好。&rdo;張英自然注意到了自己兒子這僵硬的動作,他只拍了拍他的肩膀,道:&ldo;人總歸是要老的,我張英老了還有人扶,也是幸事一件。&rdo;前頭康熙聽見這句話,忍不住回頭看了看自己幾個兒子,最後目光停在了太子的身上。他格外恩賜著張英一家,未必不是因為這一家子人雖有時候也鬧騰,可總歸一家子父慈子孝,可他這個皇帝……有時候這日子還不如張英舒坦。康熙那陡然黯然的眼神,少有人注意到,只有胤祥一瞬間瞥見。他還以為是自己的錯覺,不過回頭看看張廷玉恭恭敬敬站在張英面前,聽著張英絮絮叨叨說話,一語不發,又回頭看了太子一眼,恍惚之間就明白了什麼。興許,這才是關鍵吧?胤祥臉上帶著笑,跟上了康熙的腳步。張英這邊跟張廷玉說了幾句,也跟著去了行宮,他跟皇帝說了說這兩年在江南的見聞,還將桐城的小蘭花茶帶給了康熙,當場就有太監泡了,根本沒驗毒。這邊君臣幾個說話,顧懷袖他們後面帶著的人,也跟著登岸,只在別院裡面等著。顧懷袖只跟石方說了準備一桌好酒好菜,等著張老大人回來,一家子坐在一起好生地吃一回。結果人剛到別院,竟然就看見了張廷璐、張廷瑑他們兄弟兩個在院子裡候著,一見了顧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