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頁(1 / 1)

小說:摩梭豔湖 作者:香小陌

某人的幹外甥不是這家的血親,因此依照禮俗不必跑去給親族拜年‐‐他去拜年別人也不認識他!可是丹吉措卻是老阿依親口認得乾親,按照人情也該給大總管家幫忙幹活兒。於是丹吉措自告奮勇地進灶房裡幫襯,為全家準備最重要的一餐年夜飯。其實幫襯純屬是個虛幌子,尋一個名目膩固在自己男人身邊,那才是大大的一樁正經事!作者有話要說:關於永寧壩子,之前可能缺乏一些背景介紹,咳咳,補充在這裡,可能寫到文中更好,不過現在寫已經晚了,我也懶得再改前邊的章節。瀘沽湖一半在四川,一半在雲南。四川的摩梭人主要聚居在鹽源,雲南部分主要就聚居在文中所寫的永寧。永寧壩子位於瀘沽湖西北部的永寧鄉,四面環山,海拔2644米,面積4123平方公里,盛產稻穀、玉米、蕎米、白瓜子,是雲南省內水稻種植海拔最高的地方之一。宋末忽必烈南征大理經此,給此地定名為&ldo;永寧&rdo;,寓永遠安寧之意。唐代以前主要為藏族居住地,今天主要為摩梭人和普米族聚居,因此摩梭人的很多日常習俗以及宗教信仰都受藏民的影響,但是在服飾和某些風俗上又帶有北方遊牧民族的特色。摩梭人是否是蒙古人的後代,仍然有很多爭議。根據野史,他們是元朝忽必烈南征留在四川雲南的蒙古軍隊的後裔,但是這只是野史的說法。一般來講,摩梭人可能是西北遷移到當地的古羌人的後代。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摩梭人屬於北方遊牧民族後裔,並非土生土長的雲南土著民。文中會經常提到的酥理瑪酒,是元朝的國酒,現今仍然由摩梭人日常釀造。摩梭男子的服飾亦參照蒙古族男子的日常服裝。目前官方的說法是將摩梭人定為納西族的分支,但是大部分摩梭人自己並不這樣認為,他們要麼會認為自己是蒙古族,要麼認為自己是摩梭族。他們的正式居民身份證上民族一欄寫的就是摩梭人。【所以如果瞭解這些歷史,把段家小公子穿越到這裡純屬素夠倒黴鬱悶…作者某貨素大壞人有預謀的嗷嗷】另外,永寧為歷史上茶馬古道要衝,當地幾家大富和封建領主各有組織馬幫商隊,由土司武裝護送,經永勝、麗江、維西、中甸、察隅、拉薩、日喀則到緬甸、尼泊爾、印度往返經商。元代設永寧州治所於壩內,後曾升為永寧府,由摩梭阿氏世襲土司職,歷經明、清、民國至1956年民主改革時止,共傳38任土司。醋缸泡小鵝灶房裡。來幫廚的丹吉措依著大總管的吩咐,把泡好的一罐大米放到木甑裡蒸,蒸到六七成熟,再倒進碓(dui)窩裡舂了。那時的村寨裡還沒有拉起電線。牲畜能幹的活計就交給犛牛和騾子;牲畜幹不了的就全憑人力,家家戶戶都是用人力舂米。這碓窩還是男人自己做的,拿一塊長方形的大石頭,用鐵錘和鑿子一齊使力,將石頭的內臟芯子鑿掉,挖成箇中空的漏斗形狀,就可以用來舂米。舂出的米糊糊要用來做壓花餌塊。這是依照此地風俗,大年夜裡全家人一定要吃的&ldo;喜餅&rdo;。除此之外,總管府的年夜飯必備豬膘肉、牛乾巴、灌豬腳、豬腸血米、泡麻梨、酥油茶和酥理瑪酒。往年都是大總管一個人做一家人的飯,從早到晚做起一整天。丹吉措瞧著這一屋子滿滿當當的食材和鍋碗瓢罐,還沒有開始上工就已經頭暈腳軟,腰痠背痛,犯了&ldo;公子病&rdo;。這會子男人正在灌豬腸血米。將豬的大腸小腸洗乾淨,灌進半熟的混了豬血的大米,連同油鹽蔥姜花椒等一干提味兒的香料,再捲成肥肥滿滿的香腸形狀,放到沸水裡慢慢煮熟。小灶間飄出豬血米的香氣。丹吉措拿著一隻鋤把子粗的圓頭木棒棒,在碓窩上搗大米,把熟米舂成細乎乎的米粉。還沒有一炷香的功夫,某人的&ldo;公子病&rdo;就快要發作。額頭漸漸洇出一層細密的汗珠,臉蛋漲得紅通通的,胸脯起起伏伏,口中撥出的氣息也逐漸急促,手腳搭配得都不利索了。阿巴旺吉在一旁斜睨著小俊人兒,見了那勾人的動靜,越看越是情不自禁,撩下手裡的豬大腸,在褲子上胡亂抹了抹手,從身後一把抱住。&ldo;別鬧麼,我還沒做完呢……&rdo;丹吉措用袍袖擦了擦汗,甩脫男人的兩隻鹹豬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