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只為一個目的,那就是名正言順地拖延時間,拖到柯九他們回來,一切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柯九揣著信,和大劉他們趕了一天多的路,在第二天下午到達了慶川城外。
大夥兒停下,柯九當著他們的面展示了一下信件完好的封鹼,然後當著大家的面開啟。三人中,只有柯九念過三年私塾,王捕頭在衙門當差多年,也連蒙帶猜認識一些字,大劉是妥妥的文盲,就更別提其他衙役了。
於是柯九舉著信念了出來,聽完後,大家都對陳雲州佩服得五體投地。
王捕頭一拍腦門:“絕了,我老王在衙門當差快二十年,就沒見過陳大人這樣聰明的人。咱們只要把慶川的糧商引到廬陽,冉奎他們這計劃就不攻自破了。”
柯九笑嘻嘻地說:“那可不,大人可是堂堂的狀元郎,神人下凡,豈是我等凡俗能比的?走吧,咱們三隊分頭行動,一定要儘快完成大人交代的任務,廬陽能不能便宜買到糧就看咱們了。”
三人把箱子裡的錢一分,然後就各自帶著人進了城,直奔各家糧鋪而去,聽說慶川的稻穀只要七十文一斗,他們都高興壞了,當著糧鋪的人就提起了廬陽現在離譜的稻穀大米價格。
三支隊伍在各個糧鋪轉了一圈,刻意放出風聲後,柯九他們又花錢收買了許多乞丐在城裡散播訊息,說廬陽縣因為去年嚴重的旱災,現在極度缺糧,稻穀都漲到了三百多文一斗,還供不應求。
於是,只用了一天,慶川城內連三歲的小兒鬥知道廬陽縣缺糧,稻穀價格奇高,當地百姓都要餓死了。
對於這樣的流言,精明的商賈自然是將信將疑的。
但巨大的利潤使人瘋狂,如果這事是真的,那將能賺取比現在多幾倍的利潤。於是有心人開始尋找廬陽來的人打聽這個訊息是否屬實。
兩地雖隔了七八十里,但還是有少許結親或是走卒販夫來往的。
這些人證實了坊間傳聞,現在廬陽的糧價確實貴得離譜。
就在商賈們還在猶豫時。三支不同的隊伍,各自帶著十餘輛馬車,裝著滿滿的糧食出了城,直奔廬陽的方向。
有心人打聽這三支隊伍的來歷,很快就摸清楚了。他們是來自廬陽的商隊,因為人少本錢少,所以只租了這點車,買了兩百多石糧食回去,還說等轉手賣了掙了錢還會再來。
一聽這個,不少商人都坐不住了,陸陸續續準備了不少稻穀,僱了人手和馬車,啟程前往廬陽。
這些都還是小打小鬧,直到第三日,慶川大商人夏喜民組織了一百輛馬車,帶著上千石糧食殺向了廬陽縣。
馬車綿延數百米長,光是經過城門就用了一刻鐘的時間。
這事在慶川當地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因為夏喜民是慶川數一數二的商賈,家財萬貫,而且為人豪爽仗義,在慶川名聲很不錯,尤其是商界中人更是唯他馬首是瞻。
他這一帶頭,又有數家商賈帶了幾百上千石糧食湧向廬陽。
完全不知道大筆大筆的糧食即將衝擊廬陽的市場,冉奎等人還在做著發財,用高價將這批糧食貸出去,既賺高糧價的豐厚利潤,又賺高利貸的高額利息。
不過他們比普通百姓要精明很多,看著官府忙忙碌碌,又是登記造冊,又是排隊的,就是一直不發種子,他們就猜到了陳雲州應該是在拖延時間。
官府有沒有那麼多稻穀種子,別人不清楚,他們這些隨時盯著官府動向的人還不清楚嗎?
全縣就這麼幾家糧食大戶,現在餘糧大都落到了他們手裡,官府到現在都還沒找他們接洽,這位年輕的大老爺可真沉得住氣。
但局勢這麼僵著,拖久了對他們也不利,因為最近這幾日坊間一直在傳糧食要降價,不少小商戶撐不住,把糧食都賣給了他們。
短短七天時間,他們已經收購了四千多石糧食,若是再加上先前龐源那一千多石,他們光是收購的糧食就有近六千石,而且這些糧食都是以三百文上下一斗的價格收購的,算下來,他們往裡面投入了一萬多貫錢。
便是他們五家家大業大,長期這麼搞也有點吃不消了。
可事已至此,騎虎難下,只能一條道走到黑。
冉奎講幾人叫來商議:“不能再這麼耗下去了,官府一直拖著,咱們每天真金白銀的買糧,再這麼下去,咱們手裡的現錢遲早要耗光。”
幾人中,陳員外家底最薄,也是最難受的,他擦了擦額頭上的汗,贊同:“沒錯,冉兄可是有什麼好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