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都沒變過。在勉強有了點固定客戶後,經常為了500港幣(按收入水平算大約相當於大陸現在的80塊錢)的生意就地鐵巴士倒上半天去送貨,還得計算一下怎麼走更省錢……
進入90年代後生意慢慢好了起來,Christy把鋪子關掉,和養父搬回了福建人聚居的北角,開始專做公司客戶的生意。穿的也稍微好了點,至少不全是旺角的地攤貨了,現在的客戶都在中環遮天蔽日的高檔寫字樓裡,穿的差了連樓都上不去。她給我提起過很多次進第一個高檔寫字樓置地廣場時的情景“整個電梯裡的辦公室女郎,不管誰的衣服都至少比我身上的貴10倍,我只好埋頭看自己的腳……”這對一個剛20出頭的女孩子來講,可以想象有多麼艱辛和窘迫。
後來一次偶然機會,她去給一個美銀中心的老客戶送貨,去了才知道那家皮包公司已經搬走,上次的款都還沒結,一下傻掉。但是她馬上穩住了,看空蕩蕩的辦公間裡貌似有個新公司租戶在看裝修,是個老外,於是就大膽走上去搭了下話。老外有點驚訝,他沒想到這個送文具的小商戶竟然能說一口地道美語,於是就聊了1個小時。聊完後Christy還竟然不知道用什麼辦法讓老外把送來的文具也順帶買下了^_^
第二天Christy就收到那個老外的電話,問她願不願意去做助理。Christy本來不是很願意,因為她一走家裡的文具生意就只能關張了,但是老外力邀,電話裡直接給她翻了三倍工資,Christy想了半分鐘,開口“5倍!”,老外一愣,隨後笑笑,還是答應了。當時這個老外一個人從美國派到香港來開亞洲辦事處,人生地不熟,能碰上Christy他覺得簡直是運氣:能說流利英語,懂粵語,國語更是不用說(當時的香港能說國語/普通話的本地人非常少見),而且最重要的是Christy拿的美國護照,老外可以不透過香港正常的勞工程式僱傭她,而是直接私人請她做事。
這個小辦事處的美國公司是當時還在倒騰軍火生意的卡萊(我們後面說)下面的一個子公司。Christy和那個老外處了一年,彼此關係非常融洽。在這一年中,她第一次單獨出差就來了盤中國大陸,這次的大陸之行對她的意義非常重大,主要有兩方面:
1。走之前養父知道她要去大陸,就告訴她一定要去重慶璧山看看,Christy問為什麼,養父沉默了一會兒說“雖然你父親(生父)對不起你,但他有苦衷的,你不要怪他……重慶璧山是他的家鄉,我也是在那裡當的兵,我們都是家鄉人,那裡也是你的家鄉!”Christy來了大陸後真的去了璧山,用她的話來講:除了能聽懂一點當地方言外(養父就是說的那種話),沒有任何其他映像。當時中國才剛剛鄧爺爺92南巡,經濟發展只能說是才起步,呵呵……
2。Christy這第一次到中國大陸來,是幫助公司確認一些和中國某些政府部門的溝通步驟。雖然這其實只是普通助理的工作,但她感覺明顯受到了極其“高規格”的待遇:在某省的一次飯局上,竟然有該省某廳的行業主管副廳長作陪!Christy當時才剛滿25歲,論年齡還是個年輕女孩子。和身份如此不對等的待遇讓她迅速明白了:中國需要錢,非常需要錢,而自己身後的公司和整個行業就是這個世界上錢和經濟發展的代名詞!……這個醒悟讓她徹夜難眠,有一種驚訝,有一種興奮,甚至可以說就是這次的大陸之行讓她決定了以後的事業道路。
回到香港後不久,公司的母公司卡萊決定直接合並掉這個子公司。那個老外回了美國,臨行前問Christy“願不願回美國去做事,我可以向上面推薦你!”Christy想都沒想就答應了,她已經決定要做什麼事了。
好了,到了這裡,有很多東西躲不掉,我們必須直接寫出來。相信一些行內的朋友已經猜出了“卡萊”是哪個公司,大家心知肚明即可,不必點破,呵呵。讓我們採用一種比較直白的說法:首先,這個世界的整個經濟秩序是由誰控制的?是由美國的石油和金融家族控制的;其次:在哪玩?華爾街和倫敦金融城;再次,如何分工的?(借用一個行內朋友的玩笑說法)投資銀行是背黑鍋的,對沖基金是拉皮條的,玩私募股權投資(PE)的是打手,商業銀行是最後埋單的,背後的總BOSS就是上面提到的美國的石油和金融家族。一切盡在掌握,誰他媽也跑不掉!……這是一個金錢決定一切的屠宰場,只要有利益,總BOSS下面的所有妖魔鬼怪都會跳出來。當時的中國還是一塊處女地,但是埋了數不盡的金子和機會。所以當時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