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文君走上前來,拉著媯菁的手說:“龜京,你快去休息吧,我來替你!”
媯菁看著文君堅定的眼神,心中湧起一股暖流。文君的關心和支援讓她感到不再孤單,這份深厚的友情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她的心房。
“文君,你……”媯菁有些猶豫,她不想讓文君承擔這份辛苦。
文君卻打斷她的話,微笑著說:“媯菁,我們是朋友,也是戰友。在這場鬥爭中,我們應當並肩作戰,互相支援。”
媯菁被文君的話深深觸動,她知道文君說的是真心話。最終,她點了點頭,輕聲說:“那好吧,文君,辛苦你了。”
文君搖搖頭,表示不介意:“快去休息,養足精神,誰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我會在這裡守著,一有情況立刻通知你。”
媯菁不再堅持,她知道保持體力和精神同樣重要。她向文君投去感激的一瞥,轉身向宿舍走去。學子們已經各自回房,宿舍內安靜而有序。
文君目送媯菁離開,然後獨自一人回到樹下。她的身影在樹蔭下顯得格外堅定,她心裡卻美滋滋的,她為心上人做了點事,很開心。她的目光始終注視著郡府的方向,等待著那決定性的一刻。
時間一刻一息地流逝,文君始終保持著警覺。她知道,這一刻的等待是值得的,為了宛城的未來,為了正義的事業,她願意付出這份堅守。
媯菁在宿舍內並未真正休息,她躺在床上,思緒萬千。她想象著煙花綻放的那一刻,想象著學子們湧向街頭的情景,想象著宛城百姓的歡呼聲……這些想象給了她力量,讓她更加堅信,他們的努力不會白費。
劉秀和李通、李軼他們分頭行動,劉秀因為出來宛城,給他分配了五個前任官吏,李通把地址都寫給了他。劉秀拿過名單看了看:前郡府主簿文欽、前郡丞賈冬、前郡中從事陳群、前功曹荀青、前郡中都尉郭嘉偉、前典農校尉程磊,一共六人。心想,時間緊迫,雖然人數不多,但是對於我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他看了看地址,決定先去程磊府上,一是因為距離李府較近,二是因為劉秀喜歡稼穡之事,聊得來。
劉秀懷揣著名單,步履匆匆地向程府走去。他心中明白,這六位前任官吏,每一位都是宛城的精英,若能得到他們的支援,遊行示威的影響力將大大增強。
來到程府門前,劉秀深吸了一口氣,舉手敲響了門環。不久,一位老僕人開啟了門,用疑惑的眼神打量著劉秀:“閣下找誰?”
劉秀微微一笑,彬彬有禮地說:“在下舂陵劉秀,特來拜訪程磊大人,煩請通報。”
老僕人聽罷,點了點頭,轉身進去通報。不多時,程磊親自迎了出來。他身材魁梧,面容剛毅,一看便知是個正直不阿的人。
程磊看著面前這位年輕人,眼中露出茫然之色:“劉秀?恕我眼拙,不知閣下是……”
劉秀趕緊自我介紹:“在下是長沙定王劉發後裔,今日特來拜訪程大人,有要事相商。”
程磊一聽,態度立刻變得熱情起來:“原來是劉公子,久仰久仰,請進,請進。”
兩人步入客廳,室內佈置簡樸而不失雅緻,陽光透過窗欞,灑在潔淨的地面上,形成斑駁的光影。劉秀的目光被牆上的稼穡圖吸引,畫中農夫耕作的場景栩栩如生,稻穗金黃,一片豐收的景象。
程磊見劉秀矚目,笑著解釋:“此畫乃我親手所作,農事乃國之根本,不敢有絲毫懈怠。”
劉秀點頭稱讚:“程大人不僅勤於政務,還精通丹青,實在令人敬佩。”
賓主落座後,劉秀開始與程磊談論稼穡之事。他談及種子的選擇、土壤的改良、灌溉的技巧,每一項都講得頭頭是道,顯示出他對農業的深厚興趣和獨到見解。
程磊聽後,眼中閃過驚喜,他沒想到劉秀對農事如此精通,兩人你一言我一語,越聊越覺得投機,客廳中不時傳出愉快的笑聲。
隨著話題的深入,劉秀漸漸將談話引向新莽的朝政。他言辭犀利,諷刺王莽篡漢後的一系列改革,如何將一個原本穩定的社會弄得民不聊生。
“程大人,您看這新莽的改革,”劉秀說著,手指輕輕敲打著桌面,發出清脆的聲響,“王莽一通亂改,幣制、地名、官制,無一不改,卻忘了最重要的——民心。”
程磊點頭,嘆息道:“劉公子所言極是。王莽好大喜功,卻忽視了百姓的疾苦。他的改革,看似為了天下,實則卻是為自己權位。”
劉秀接著說:“更可笑的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