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慶皇帝很快知道小兒子翊鏐當眾要拜入晏鶴年門下的事。
做晏神仙的徒孫?
皇帝心思一轉,認為可以促成此事。
讓翊鏐跟晏家人親近,總比被某些不靠譜的人拉攏教唆要好。
翊鏐心性純善,沒有什麼壞心思,最怕被人利用!
……
最近《明報》的頭版,都跟獻俘大典有關。
晏珣回家之後一邊喝茶,一邊拿近段時間的報紙來看。
既然是他讓何心隱、李贄進京辦報,當然不希望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報紙這個武器用得好,相當於一個都察院。
他認真看了幾份,發現《明報》還挺有意思的,辦報的人是個人才。
除了可以公開的時事,報紙上還有連載故事、養生秘籍、農業技術……甚至有一篇文章教人怎麼做鹹鴨蛋。
再一看署名,每一篇的署名都不同。
“可以啊!我讓他們自己想辦法提高可讀性、增加銷量達到收支平衡,他們真的玩出花樣。”晏珣高興地說,“每篇文章的作者都不同,報社裡有那麼多人供稿?”
晏鶴年坐在一旁休息,笑著說:“都是李贄寫的。”
晏珣秒懂……馬甲嘛!靠筆桿子吃飯的,誰沒有幾個馬甲!
萬一出事,還可以矢口否認:你抓魯樹人,關我周迅什麼事?
晏鶴年接著說:“南巡結束,負責巡視文教的官員上了一份奏摺,指出各地書院誹謗朝政、結黨互相攻擊等種種弊端。太嶽順勢提出整頓書院——儒童在社學讀書,生員在府州縣學讀書,不需要去書院。”
獻俘大典是京城的盛事,整頓書院則引起全國沸騰。
晏珣說:“只是整頓,不是一刀切全部關停,太嶽已經讓步了。我認為整頓沒有問題,某些極端個人主義和地方主義,確實應該整頓。讀書人沒有愛國之心,文章寫得再好又如何?”
晏鶴年點點頭。
他知道,小珣的國家和民族觀念比此時很多人都要強。
這似乎很奇怪,但又很正常。
因為晏珣受過系統的愛國主義教育。
“攤丁入畝之策在高郵試行;河道總督衙門從濟寧遷往清江,潘季馴出任治河總督,開始他的十年計劃;戶部尚書王國光提出請求設定天下撫按官,監督各衙門具體上報的收支、存留、拖欠債務等數目,統籌核算全國稅務。
他還針對邊防用的儲備糧食日漸衰虧,提出了對付奸商的對策,提出用薊州鎮淮鹽易換大同鎮蘆鹽等事,全部獲得皇帝許可……”
晏鶴年一一說著晏珣帶太子南巡、東巡這段時間,朝廷發生的種種事。
“因為你和呂調陽帶太子去倭國,近段時間的彈劾全部針對你們,幫太嶽、老潘和王國光吸引了不少明槍暗箭。”
晏珣聽著父親平靜的講述,都感到心驚肉跳。
大明是當世第一強國,也就意味著有解決不完的問題。
他摸了摸心口說:“其他事情我都有心理準備,王國光這連環炸我是真沒想到。他既要查稅,又要對北邊的軍糧和晉商動手,是個狠人啊!”
王國光本身是山西人,對“開中制”、“晉商”和“九鎮軍糧”的積弊,比其他人更懂。
要改革,當然先從自己熟悉的領域動手。
晏鶴年微微一笑:“王尚書來我這裡求平安符,我說不擅長畫符,他還是懇請,只好給他送了一份。”
“有人刺殺他?”晏珣問。
晏鶴年說:“那倒沒有,他求一個心安。說起來還挺靈的,自從給他平安符,彈劾他的人紛紛轉頭彈劾你。”
晏珣:“……爹真是活神仙。”
有些事可以不用這麼靈的!
“不久之前,楊博因病重請求致仕歸裡,皇上同意了,讓他的兒子楊俊民、楊俊卿同行侍奉。”晏鶴年又說。
張四維離開中樞、楊博致仕,對晉商來說是重大打擊。
王國光雖然是山西人,卻是刀刃向內的。
晏珣感慨:“楊虞坡嘉靖八年進士,是一代名臣。可惜他致仕歸故里,我沒能回來給他送行。”
“想必他更遺憾,沒能見到獻俘大典。”晏鶴年微笑著說,“先帝朝的名臣,能像楊虞坡這般善終的極少,他是有大智慧的人。”
楊博文武雙全,積極擁護隆慶皇帝的各項政策,每一次站隊都很成功。
舉個例子,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