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行動是不會帶有多大的欺騙性的。而且馬島只是一個小群島,並不是很大的一個戰場,地面部隊的行動自然會受到地理條件的限制。即使是空戰,也因為空域過於狹小,在很多時候都是靠消耗自己來傷害對手!在這裡,真切的體現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句古話!
當然,消耗戰是誰也經受不起的,也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一種戰爭方法。但是,在這種特定的時期,戰爭雙方都在考驗著對方的忍耐能力,誰最先堅持不住,誰就將失去這場戰爭的勝利!而在雙方各有優勢的情況下,恐怕這場消耗戰並不是那麼容易結束的了!
馬島的地面戰爭持續了20天,歐洲登陸部隊雖然在後來借者空中優勢,雖然擴大了一點登陸場地,但是仍然沒有能夠突破阿根廷的防線,更別談威脅到斯坦利港了。更嚴重的是,歐洲部隊的傷亡一直居高不下,20天的戰鬥下來,已經有3000多具裹屍袋送回了歐洲,還有上萬名的歐洲士兵因為重傷而失去了戰鬥能力。當然,歐洲人補充部隊的速度是很迅速的,但是要補充裝備,卻沒有那麼容易了!
在前期投入200多亮坦克,以及400多輛裝甲戰車中,已經損失了過半。而歐洲的運輸船直到現在都還沒有能夠將新的裝備運送到馬島上來。因為在最後地段的航線上,阿根廷潛艇的活動非常猖狂,歐洲聯合艦隊被迫抽調了部分反潛兵力去保護自己的後勤補給線。但是,這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運送裝備的速度更是非常有限的!
當然,在阿根廷方面,20天來,陣亡的官兵已經達到了12000名,而這其中,至少有20多名中國援阿軍事人員在為阿根廷的戰鬥中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在裝備方面,阿根廷的損失也非常嚴重,所有重灌備的損失已經超過了1/3。因為阿根廷在馬島上的裝備儲備並不少,現在並沒有顯露出裝備缺乏的現象,但是最嚴重的是,馬島上的阿根廷軍隊已經出現了彈藥匱乏的現象!因為持續的,高強度的戰鬥,是很費彈藥的!即使每天都有運輸船透過歐洲潛艇的海上封鎖,將彈藥物資送到馬島上,但是這補給的速度遠遠跟不上戰爭消耗的速度!
戰鬥持續了20天之後,雙方都有點堅持不下去了。歐洲飛行員的的損失已經超過了200人,這是非常巨大的,而且難以彌補的損失。而阿根廷的飛行員更是損失了400多人,其中還有10多名中國的飛行員。比較起來,這時候雙方都有點打不下去了。戰爭打到這個份上,雙方都已經盡了自己的全力,而要想確保最後的利益,恐怕就遠遠不是戰爭手段所能夠達到的了!
這時候,以中美俄三國為首的戰爭干預組織,及時的對雙方發出了停戰的訊息,希望雙方能夠放下武力解決矛盾的辦法。而這正好給了雙方一個臺階下。看來,要想獲得利益,也許並不僅僅只需要戰爭的手段!
第十一章 和平手段
第十一章 和平手段
從各個方面都可以看出來,未來世界的主流是和平。中國首先將重點轉移到了國內建設上來,也許有人會說這是中國為消化前段時間擴張所取得成果,這也是中國所必然要走的路。而美國也接受了中國的橄欖枝,開始修復與中國破損的關係,這無疑也在表示美國將走上國內建設的道路。當然,歐洲內部對和平的要求很非常緊迫,因為歐洲要是在發展上落後於中國與美國的話,那歐洲將失去領跑世界的地位!所以,不管從三大勢力的哪一邊來看,和平都成為了主流!
正因為在這種對和平的要求下,所以歐洲與阿根廷都接受了中美俄三方發出的和平訊號,放下了戰爭,準備用和平手段來解決雙方在領土上的爭端。也許,有人會說是戰場上的局勢發生改變,雙方這才改變了策略。但是,把目光放到整個局面上來看的話,就會發現,戰爭局勢的改變,仍然是建立在和平主流的基礎上的。如果沒有所有大國都迫切的需要和平的話,那戰爭的形勢能夠改變嗎?
阿根廷能夠將戰爭持續下來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一直在接受中國的援助。雖然,中國都是有償的將武器賣給阿根廷的,但是在所有的軍火生產大國中,也只有中國在向阿根廷出售武器裝備,而歐洲,美國,俄羅斯都對阿根廷實行了武器禁員。另外,阿根廷國內的軍火生產基礎非常薄弱,只能生產簡單的輕武器,以及一些普通的彈藥。所以,只要中國切斷了對阿根廷的支援的話,那它是沒辦法將戰爭堅持下去的。
再從戰場局勢的轉變上來看。從歐洲展開登陸行動以來,阿根廷本來是處於被動地位的,因為歐洲聯合部隊的空中優勢是阿根廷所不能比擬的,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