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上最大的可卡因生產地區,也成為了美國最頭痛的地方。隨之,美國開始派遣特種部隊,協助軍政府的軍隊對哥倫比亞游擊隊,以及毒梟的武裝力量進行掃蕩。雖然美國人在這裡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而且還有成百上千的美國士兵因為在秘密行動中陣亡,但就如同20世紀70年代與80年代一樣,美國在哥倫比亞的政策是失敗的,他們不但沒有能夠控制住哥倫比亞的毒品生產,也沒有能夠消滅哥倫比亞游擊隊。而最終受到傷害的只有這個國家的無辜平民!
可以說,在經歷了數十年的戰亂之後,哥倫比亞已經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地區之一了。該國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人民幣,即使以當地的物價來計算,這仍然不夠普通人過上溫飽的生活。貧困導致的不僅僅是大量人民生活在痛苦之中,而且還由此滋生了對政府的滿,以及毒品種植與生產行業的興盛。從2065年到2090年的25年時間內,哥倫比亞的國家生產能力降低了85%,而因為貧困,疾病,戰亂,政治謀殺等等原因而死亡的哥倫比亞人卻超過了1500萬!毫無疑問,這是一個令任何國家都頭痛的地區,即使是美國,也對這個國家失去了信心!
中國在指定重返南美洲的計劃的時候,針對性是十分強的。哥倫比亞雖然貧窮,但是其戰略位置非常的重要,其臨近的巴拿馬,以及巴拿馬運河是美國最重要的戰略要點,這也是美國大西洋艦隊與太平洋艦隊的溝通要道。不說別的,如果巴拿馬運河被封鎖的話,那麼美國兩的啊艦隊就將被分割開來,而繞過合恩角,這會使美國艦隊的航行距離增加上萬公里,而且還要耽誤數天的時間,在戰時來講,這簡直是無法接受的!因此,中國決定要重新奪回哥倫比亞的時候,很明顯就是針對美國,要壓迫美國了!
此時,歐美之間已經因為貿易摩擦,以及隨後爆發的貿易戰而關係破裂。而且,歐美在委內瑞拉問題上也爭執不清,所以當中國開始加強對哥倫比亞的外交軍事行動的時候,歐洲是站在一邊看熱鬧的,而實際上,卻在為中國的行動叫好。因為只要中國在哥倫比亞發難,美國就必然要放棄在委內瑞拉的行動,讓歐洲獲得更大的好處。而且,削弱美國,對歐洲來講是一件好事,即使無法對抗中國,歐洲也想追上美國,不能落於美國的後面!正因為這些情況,在後來,歐洲甚至秘密為中國的特種部隊提供了他們在委內瑞拉的軍事基地。很顯然,歐洲也希望中國在哥倫比亞大幹一場!
中國發起的軍事外交行動無疑是軍備競賽走向實質化的開始,而中國在哥倫比亞採取的重點行動則是這種實質化行動正式開始的標誌。對這場軍備競賽來講,這無疑是推波助瀾的行為,而且這也是再度提高軍備競賽難度的行為。當然,中國在哥倫比亞沒有關鍵利益,這純粹是為了消耗美國的一次行動,所以,這完全是一次政治意義上的行動,只是,當這種行動發展下去的話,那就不再僅僅是一次政治行動了!
中國首先是與已經開始動搖了的哥倫比亞軍政府進行聯絡,透過談判,希望軍政府與流亡政府達成妥協,在哥倫比亞全國舉行一次接受中國與歐洲等國家監督的大選。當然,中國也暗中保證,不會追究軍政府人員在軍事政變中的責任,並且不會將其交給任何一個法庭審判,如果有必要的話,中國也將接受他們的政治避難要求。當然,只要哥倫比亞的政治局勢處理的得好的話,還可以讓軍政府的重要成員在新政府中擔任要職。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公平的條件,中國要的是一個親華的哥倫比亞政府,而不太在乎這個政府的性質!
這也是當時國際中最為流行的一種做法。超級大國在乎的只是自身的利益,要求的只是達到最終的目的,而到底用什麼手段來達到這個目的,或者選擇什麼樣的代言人來達到這個目的,對超級大國來講,這並不重要,只要能夠實現自己的利益就足夠了。可以說,中國向哥倫比亞軍政府提出的這一條件,就是赤裸裸的超級大國政策!
很顯然,中國開出的條件是相當具有誘惑力的,而這也是哥倫比亞軍政府求之不得的事情。跟隨美國25年,哥倫比亞軍政府並沒有能夠全國性的支援,而且他們的軍隊在各個戰場上都遭到了游擊隊的蹂躪,甚至不是毒梟軍閥的對手!更糟糕的是,只要哥倫比亞軍政府不改變自己的政策,就將遭到了中國,歐洲以及他們的同盟國的封鎖,而哥倫比亞最大的貿易伙伴就是秘魯,沒有中國的支援,哥倫比亞軍政府根本就無法改善國內的環境,他們也無法謀求到更大的利益,而美國隨便可能為軍政府提供太大的幫助的,因為現在美國連自己都照顧不過來,他們出了從哥倫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