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上,才用了幾個歐洲大國的國防軍。
最先表態的是法國,畢竟法國是歐洲的政治大國,也是歐洲一體化的火車頭之一。所以,當聯合國安理會的表決一結束,法國總統就對外宣佈,法國準備第一期向印度派遣3萬規模的維和部隊。
法國派遣的部隊中,有5000名外籍軍團的官兵,而這就是法國維和部隊的主力。另外,還有20000名的歐洲聯合部隊的法國官兵,其餘5000人,是負責後勤,以及聯絡工作的部隊。
法國的外籍軍團就是法國以國家身份養著的僱傭軍,而這也是一支歷史非常悠久的部隊。在法國開始爭奪海外殖地的時候,為了跟好的與當地的反殖民武裝,以及別的殖民者競爭,法國就組建了這支部隊。按照外籍軍團的規定,只要在軍團服役滿一定年限,就可以獲得法國國籍。所以,大部分嚮往到法國生活的外國人都以透過加入外籍軍團的辦法,最後來獲得法國國籍,當然,其中也有不少的中國人。因為這不是一支以法國人為主體的部隊,所以到了近現代,外籍軍團就一直是法國對外行動的急先鋒。最有代表性的當屬阿爾及利亞戰爭,因為這場戰爭又被稱為“外籍軍團戰爭”,從始至終,外籍軍團一直是法國作戰的主力部隊。當然,在現在,外籍軍團仍然是法國對外行動的主力,所以在決定向印度派遣維和部隊的時候,外籍軍團自然就成為了法國,乃至歐洲的急先鋒。
緊隨法國之後,德國也表示將向印度派遣一支2萬5000人的部隊。其中歐洲聯合部隊中的德國部隊佔了20000名,另外還有5000名德國國防軍。而這也是從二戰之後,德國第一次向歐洲之外派遣部隊。
作為二戰的戰敗國,德國雖然在戰後取得了經濟發展上的奇蹟,並且最後超越了英法這兩個老牌的,而且是戰勝的歐洲國家,成為了歐洲第一大經濟國。但是,在政治上,德國一直就是歐洲的小弟弟。長達40多年的分裂,在德國人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雖然,統一之後的德國在歐洲的地位已經提升到了與法國差不多的高度上,但是戰敗國的陰影就一直沒有離開過德國。所以,在國際社會中的政治地位,德國一直不如法國,這也是德國為什麼在歐洲只能當老二的主要原因了。但是,隨著德國政府在戰後的一系列積極的措施,以及對戰爭正確的反省態度,很快就讓德國獲得了大多數二戰受害國,特別是歐洲國家的諒解。當德國總理勃蘭特在華沙的那一跪之後,德國在大多數國家心目中的形象就已經改變了。所以,在1999年爆發的巴爾幹半島戰爭中,德國第一次向國外派遣了軍隊,而現在,德國又向政治大國的地位邁進了一步,當德國軍隊走在印度的大地上的時候,恐怕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感受吧!
很快,英國也表示將向印度派遣20000名的維和部隊。其中第一批是5000人的一個輕型旅,另外的15000人的部隊將在隨後到達印度。而英國這一實質上的行動,立即激起了大多數歐洲國家的積極性。
想比之下,英國這個以保守出名的國家都做出行動來了,那歐洲的一體化看來又向前邁出了一步。作為美國傳統上最堅實的盟友,英國一直在歐洲扮演著一個不合群的角色。當歐洲大陸的大部分國家都決定加入歐元經濟圈,以加速歐洲在經濟上的一體化程序的時候,英國卻頑固的堅持使用英鎊,而沒有接納歐元。直到現在,英國還在為是否應該加入歐元區而徘徊著。接著,在歐洲聯合部隊的問題上,英國的態度也很謹慎,僅僅派遣了兩艘護衛艦加入了歐洲聯合海軍。而這隻有象徵性的意義,而沒有多少實質上的意義。所以,英國一直是歐洲大國中最不合群的一個國家,而現在,當英國決定向印度派遣維和部隊的時候,就已經表示願意回到歐洲大家庭來了,而這對歐洲各國的激勵是很有效的。至少,在英國表態之後,以前那些與美國關係密切的國家都做出了同樣的決定。
最後一個歐洲大國,義大利也決定向歐洲派遣20000人的維和部隊,其中15000人的歐洲聯合部隊中的義大利軍團,另外還有一支5000人的義大利國防軍的旅。
當四個歐洲主要的強國都以行動在支援著歐洲一體化程序,並且派遣維和部隊之後,除了幾個一直保持中立的歐洲國家之外,所有的歐盟國家都多多少少決定派遣自己的部隊加入維和部隊,為歐洲一體化做出自己的貢獻,也為世界和平做一點努力。
當這支歐洲的聯合維和部隊成立的時候,已經有20個歐盟成員國的軍隊加入了進來,維和部隊的人數也達到了15萬。僅僅從這支部隊的規模上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