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部分(2 / 4)

小說:華夏春秋 作者:圈圈

3攜帶的燃料增加了9000升,而且在必要的時候,保型油箱還可以換成電子裝置艙,攜帶電子對抗裝置。而在攜帶燃料的時候,F…13即使採用低…低…低的剖面進行對地打擊的話,其作戰半徑都將達到1200公里,比大多數的重型對地攻擊機都要遠!而在改進了發動機之後,雖然推力並沒有提高多少,但是安全使用時間卻延長到了1500小時,按照最嚴格的要求計算,如果有空中加油機支援的話,F…13可以長途奔襲數千公里,打擊敵方的重要目標。而為了適應長途打擊的需要,這批F…13都是雙坐型,而且在戰機上首次裝上了小冰箱,並且改進了坐椅,減少了飛行員長途奔襲時的疲勞。當然,自動駕駛儀也得到了巨大的改進,間接的減少了飛行員的工作量。

在戰機的電子裝置上,雷達換成了才研製成功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這是中國與法國合作的產物。其先進之處是,不但能夠適應空戰的需要,而且可以在不經過重大改變的情況下,用於對地攻擊,而且其對地攻擊模式有15種,能夠滿足任何一種條件下打擊需要。在空對空的模式下,雷達能夠發現250公里外,雷達反射面只有1平方米的目標。當然,在公佈的資料中,這個距離被縮短到了150公里,這顯然是為了某些需要而故意降低的。雷達能夠在150公里的距離上,同時跟蹤24架敵機,並且選擇其中最具有威脅性的12架進行攻擊,也就是說,火控系統有12條通道,可以同時引導12枚中遠端空對空導彈進行攻擊!

F…13主要是一種攻擊機,只有在最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放棄對地攻擊,轉為制空戰鬥機。而在空戰能力都得到了如此巨大的進步的時候,其對地攻擊能力自然會增加不少!由於雷達在開發時的主要著重點就是增強對地攻擊能力,所以F…13在進攻第三次改進之後,其對地打擊能力更是不可同日而語。由於有15種對地攻擊模式,F…13幾乎可以適應各種不同的情況。雷達能夠引導幾乎空軍所有的對地打擊武器,從遠端巡航導彈,到制導炸彈,幾乎都可以使用。而在增加了“北斗Ⅱ”雙向導航資料鏈之後,F…13也可以使用中國的JDAM,其打擊精度達到了米一級。而在使用了對地攻擊吊艙之後,F…13可以在距離地面不到20米的高度,以高亞音速飛行,並且避免各類防空系統的打擊,完成打擊任務。而最為經典的是,在加裝了紅外攻擊引導吊艙之後,F…13不但可以進行低空滲透,進行遠端劈斷任務,還可以充當一般的戰場攻擊機角色,進行近距離的對地打擊,直接支援前線部隊戰鬥。只是,這類高損失性的任務,用昂貴的重型攻擊機來執行的話,這個成本確實是太高了,所以很多指揮員都會避免使用這類作戰模式!

2個月的適應性訓練結束之後,當成飛的工程師與研究人員到部隊來徵求大家的意見時,幾乎所有人都承認這種F…13的效能已經超過了以前的F…15。特別適合進行遠端劈斷打擊,對敵後進行點穴式的攻擊行動,其能力遠超過了中國空軍的任何一種戰鬥機!

當那些工程師滿心歡喜的離開之後,趙隼鷹他們就投入到了新的戰備訓練中來了。雖然熟悉了戰機的效能,但是還需要在新的戰機上發展出新的對地打擊方法。而這根本就難不倒這些經歷過幾場惡戰的這批飛行員,只花了不到半個月的時間,他們就完全摸清了這類攻擊機的脾氣,並且總結出了許多的使用心得,以及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而那些飛機廠的工程師也帶著裝置直接到了基地來,現場就按照飛行員的要求對戰機進行小的改動,然後馬上試飛,如果有問題,再改,再飛,直到所有飛行員都滿意!而這一來,幾乎每架F…13都有所差別,似乎成了專門為每位飛行員定做的一樣。雖然這些飛行員是滿心高興,但是看得那些地勤人員卻是眉頭鎖得老緊,這一來,又要增加不少的維護難度啊!

有了好事,當然沒人不高興,但是趙隼鷹知道這些好處不是白得的,既然軍隊肯花這麼大的力氣來為他們改進裝備,那肯定有著異常艱鉅的任務在等著他們去完成。而就在今天,當趙隼鷹剛與宋世平完成雙機編隊飛行訓練之後,就收到了上級的最新命令,讓他們在12小時內做好隨時出發的準備!

坐在飛行員單獨的休息室內,看著外面的地勤人員正在鎂光燈之下忙碌的檢查著戰機,並且將一枚枚昂貴的導彈與炸彈掛在戰機的掛架上,趙隼鷹有種大事來臨時的特殊感覺。現在他們大隊的這些F…13的外貌已經與以前的不一樣了,塗的是印度空軍那種深灰色的迷彩塗裝,就連飛機上的標誌都換成了印度空軍的那個靶環一樣的東西,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