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2 / 4)

【讀解】

善於唱歌的人和善於教學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善於鼓動,能夠感動人心。對教育者的這一要求,比要求瞭解受大育者的心理狀態又進了一步。

要想鼓動人心,不僅是善於啟發,言辭簡約通達,恐怕更重要的是還要有個人魅力。個人魅力像磁石,會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吸引。個人勉力也是一種境界,它是人格修養、個人志趣、精神追求、外表風度、言語談吐等等達到相當高度後的產物,它像一座巍峨的高山,讓人仰止,也像日月,讓人心儀。

能達到技藝嫻熟、經驗豐富、善於抓住人們心理的人很多,但能具備強烈的個人魅力的人卻不多。實際上,魅力是可遇不可求的。

………………………………………………

君子知至學之難易(1)

——選擇師長必須慎重

【原文】

君子知至學之難易②,而知其美惡(3),然後能博喻(4)。能博喻,然後能為師。能為師,然後能為長。能為長,然後能為君。故師也者,所以學為君也。是故擇師不可不慎也。記曰:“三王四代唯其師(3)。”其此之謂乎!

【註釋]

①本節選自《學記》。②至學:求學、③美惡;這裡指天資的高下.④博喻:廣泛曉喻。⑤三王:指夏禹、商湯、周文王和周武王四代:指虞、夏、商、週四個朝代。

【譯文】

君子懂得求學有難有易,並懂得人的天資有高有低,然後能夠因材施教,廣泛地曉喻。能廣泛地曉喻,然後才能當老師。能當老師,然後才能當長官。能當長官,然後才能當國君。所以,當老師,也就是學習當國君。因此選擇老師不可以不謹慎。古書上說:“虞、夏、商、週四代三王,選擇老師都很慎重。”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讀解】

按照這一節所講的邏輯推演下去,最高和最好的老師是國君。這種看法似乎荒誕離奇。我們知道,商、周以來,歷代國君都是世襲的,幾乎沒有過教書匠當上過國君的事情。即使不是世襲,多半也是憑藉武力或陰謀詭計當上了國君的。

無論從哪個方面說,教師與長官、國君都相去甚遠。官員和國君的人品、學識、眼光、修養、胸懷等等,未必能趕上教師。教師要為人師表,官員和國君大概並不太在乎這一點,關心的主要

是權力和利益。

說選擇老師要慎重固然不錯,但千萬別把老師同官員、國君扯到一起,他們到底是兩股道上跑的車啊!為官有為官之道,為師有為師之道,實在不可同日而語。

………………………………………………

凡學之道(1)

——師道何日再尊嚴

【原文】

凡學之道,嚴師為難(2)。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不臣於其臣者二③:當其為屍(4),則弗臣也;當其為師。則弗臣也。大學之禮,雖詔於天子無北面(5),所以尊師也。

【註釋]

①本節選自《學記》。②嚴:尊敬。③不臣於其臣:不用對待臣下的禮節來對待其臣。(4)屍:祭主。⑤詔;召見。

【譯文】

凡是為學之道,以尊敬教師最難做到。教師受到尊敬,然後真理才會受到尊重;真理受到尊重,然後民眾才懂得敬重學業。所以國君不以對待臣下的禮節來對待下屬的情形有兩種:一種是在祭祀中臣子擔任祭主時,也不應以臣下之禮來待他;另一種是臣子當君主的老師時,也不應以臣下之禮來待他。在大學的禮儀中,作老師的人雖然接受國君的召見,也不必按臣禮面朝北,這是為了表示尊教老師。

【讀解】

我們耳熟能詳的“師道尊嚴”,大概就出自這一節的說法。使我們稍感欣慰的是,教師在古代受到尊重,競成了一種重要的禮節,即使在國君面前,也可以不受常禮的約束而受到特殊待遇。儘管該種特別禮遇是有限的,但畢竟體現了古人對老師的重視。

在這個問題上,似乎可以用上“今不如昔”的說法。如今在好些地方,師道不僅不再尊嚴,並且教師的地位、待遇也遠遠落到了官員們、職員們、商人們、演員們等等等等的人群之後。諸多困擾著教育的問題得不到根本性的解決。這與咱們這個教育歷史悠久、教育制度和思想發達的古國不太相稱,也與日後的發展不大相稱。

………………………………………………

善學者①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