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羅仁的話剛一說完
獨孤開遠皺了皺眉,抱拳說:
“父親,恕孩兒直言,眼下並非是起義的時機。”
獨孤羅仁“哦”了一聲,示意他繼續說。
獨孤開遠看了兄長一眼,向父親建言道:
“父親,大隋在姑父的治理下蒸蒸日上。
各地雖有零星的叛亂,但根基未動。
如南方般大規模的起義畢竟是少數。”
說到此,獨孤開遠停頓了下,又開口道:
“開隋九老仍然健在,出征的名將數不勝數。
衛王、河間王、弘農王、滕王等宗室王爺
分別在東西北中四個方位拱衛皇室和地方。
善戰的小將們層出不窮,大軍也有數十萬。”
獨孤開遠分析了一下形勢,毫不客氣地說:
“就算徵南大軍全數陣亡。
朝廷也能另徵召兵馬去前線。
孩兒以為此事發動叛亂,
無異於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獨孤開遠說罷,就站到一旁去了。
這時,長子獨孤纂在經歷了一番思考後。
他站到父親身前,苦心勸諫道:
“父親,孩兒以為只要姑母健在。
姑父就算忌憚猜忌咱們獨孤家。
也會看在姑母的面子上不深究。
我等沒有必要冒這麼大的風險
前往洛陽城幹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話落,獨孤羅仁點點頭,含笑地看著他:
“子源啊,你這番話說的不錯。
但你要知道機會稍瞬即逝。
此策保守不符合獨孤家的利益!”
說到這裡,他的視線放在獨孤纂身上,眼中帶著期盼。
獨孤羅仁拍著他的肩膀,言簡意深地道:
“子源,你以後是要作為獨孤家家主的。
要牢記:家族利益永遠在個人利益之上。
這是每個家族繼承人的宿命,無法選擇!”
獨孤纂蹙著眉頭,不解地問道:
“父親,您覺得此時是造反的良機嗎?”
獨孤羅仁袖袍一甩,意味深長地說:
“現在的確不是造反的良機。
江南雖然亂了,但以晉王等
人的才能平定江南是遲早的。
邊疆之憂在各大都督的指揮下。
蠻夷之人不可能輕易入侵,
咱們要謀而後動,等天下大亂。
到那時候,才是獨孤家發揮之時。”
話音一落,獨孤纂心悅誠服,口稱:
“聽父親一席話,甚過讀百萬書。
孩兒還有許多地方需父親的指教。”
獨孤羅仁“嗯”了一聲,緩緩開口:
“子源,這不能怪你。一直以來,你思考問題的角度跟老夫不同。
然而想要成為獨孤家的家主,思考問題必須全面,否則無法服眾!”
獨孤羅仁說完此話,眉間一鬆,嘴角勾起:
“不過,文元兄這封信倒是給老夫提了個醒。
一直以來,獨孤家都坐山觀虎鬥,沒有入局。
現在看來,老夫是時候為家族牟取一些利益了!”
說罷,獨孤羅仁眼眸一亮,高聲道:
“子源,行夏。爾等熟讀史書,可曾記得漢末諸葛三兄弟?”
聽到父親的話,獨孤纂脫口而出:
“說的是琅琊諸葛一族,有三個兄弟,
分別是諸葛亮、諸葛瑾和諸葛均。
他們分屬三國,史稱“龍、虎、狗!”
獨孤羅仁拍了拍手,快慰地誇道:
“子源所言甚是。諸葛三兄弟分屬三陣營。
這樣一來,無論哪方面取得最終的勝利。
諸葛一族都能昌盛不衰,不用擔心被清算。
同樣,潁川荀氏一族也是這方面的代表。”
說罷,獨孤開遠頓悟道:
“父親是想學他們兩家的做法。
讓族中的俊傑分開投注多方?”
獨孤羅仁頷首,呵呵一笑:
“子源啊,你作為下一任家主。
你在長安城內和各方貴族交好!”
獨孤纂聽後,凜然答應:
“是,父親。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