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兩天時間,下邳城府衙內。 楊廣身穿金甲,站在諸將面前。他輕咳一聲,對諸將說道: “諸位將軍,眼下下邳城已經平定。善後事宜也徐徐展開。本王以為咱們可以商量下一步計劃了。” 話音剛落,楊昭站出來,抱拳說道: “殿下,我以為依照前幾次的戰爭來看,徐州氏族定打著圖謀反叛,和江南氏族同氣連枝的算盤。 故而在以後的戰爭中,會出現很多變數。小子覺得咱們應該化被動為主動,搶先出擊,打破他們的企圖。這樣一來,咱們便可各個擊破,平定徐州。” 楊廣聽完楊昭所言,覺得他的話有些道理。因為楊昭的身份還沒暴露,他笑盈盈地說:“小參軍所言有理,你打算這麼做?” 楊昭嘴角一彎,言道:“計中計!” 說完,他走到地圖前,拇指一指:“殿下請看,這裡是沛縣,不遠處是彭城。離沛縣上千裡的地方是下邳城。 眼下我軍主力在下邳城,留在彭城和沛縣的兵馬較少。小子認為徐州氏族之中,不乏有聰明之人。他們很可能會趁著我軍分身乏術,襲取彭城。 一旦彭城被破,他們就掐住了我軍糧道。不管是繼續和我軍作戰,還是和我軍商談,都立於不敗之地。” 楊昭的話說完,劉方皺起眉來,開口說道: “小參謀,你的分析有道理。但本將有所不明,敵軍為何不偷取沛縣,而是襲取彭城。 彭城城牆甚高,蕭程兩位先生和皇甫慕容兩位將軍都在。城中兵糧都有,守城綽綽有餘啊。” 楊昭聽完劉方所說,嘴角一抿,言笑地道: “劉將軍,沛縣雖然兵少,但有曹家弟子在,不好攻打。相反,彭城的兵馬比沛縣稍多,但只要謀劃得當。是能夠攻下的。 小子認為徐州氏族打的就是這個算盤,派出兵馬攻打彭城,一擊致命。” 楊廣聽聞後,一頷首,向楊昭詢問:“小參軍,你說該派誰出征支援?” 楊昭環視諸將,鎮定地說: “殿下,我以為可以兵分兩路。一路由王勇和謝科將軍帶領,輕裝上陣,火速前往彭城支援。等待叛軍來襲。 另一路由張須陀老將軍帶領,直奔彭城糧倉,守株待兔。若是叛軍對糧倉圖謀不軌,以逸待勞,殲滅叛軍,生擒敵將。 敵將一擒,幕後主使就會浮出水面。咱們也不至於被動。” 楊昭仔細地向諸將和父王述說著謀劃。等他說完後,喝了口水,靜靜地等著楊廣的抉擇。楊廣沉思一會,拍案說道: “計中計,一箭雙鵰。此策甚好。諸位將軍,若是沒有其他的意見。咱們就按照參軍的謀劃進行。” 話畢,楊廣巡視了一圈,諸將低頭想想了,都沒有意見。稍後,楊廣拿起桌上的令箭,喝道:“諸將聽令,王勇謝科,你們倆人帶領三萬兵馬,現在出發,支援彭城!” 言畢,王勇和謝科倆人從班內走出,來到桌前,接過令箭。倆人眼中閃著精光,齊聲說道:“多謝殿下信任,末將定完成此次任務。” 說罷,倆人收起令箭,一甩披風,出府點兵。楊廣凝望他們離開,將目光轉向張須陀,囑託道:“老將軍,此次就拜託您了。” 張須陀一聽,站出來,朝楊廣一抱拳。他挺直身子,慨然道:“殿下放心,老夫的武藝還沒衰退。不管何人來襲,結果都是一樣的。” 說完,他向諸將拱拱手,步伐利落地朝府門走去。楊廣看著他的背影,心裡嘆息一聲。隨後,他和諸將商議了一些細節,便宣佈軍議結束。 ************ 稍時,下邳城城門開啟。王勇和謝科身穿銀甲,手握兵器,帶著三萬兵馬率先出了城,向彭城而去。 良久,張須陀全身披掛,手持冷月刀,騎在一匹追風馬上。在他之後,數千名長槍兵排著整齊的隊伍緊緊追隨。 而在這支長槍兵之後,又有數千騎兵和重甲步兵開出城。等這些軍士走完,才顯現出弓箭手的身影。 他們行軍的速度很快,沒多少時間就走了上百里。可見其精銳。就這樣,張須陀帶著精銳部隊,朝彭城糧倉進軍。 與此同時,在離彭城數百里開外。一支打著“泰山賊”旗號的軍隊,正在原野上快速進軍。在隊伍的前列,兩名身穿銀甲的英俊小將騎著駿馬,說著話。 為首一人,身材高挑,肩寬背直。他修長的雙眉微微上挑,透露出一絲鋒芒,眼中閃爍著堅毅的光芒。 深邃的眼眸中似乎蘊藏著無盡的智慧和勇氣,令人心馳神往。他的臉龐猶如琢磨出來的雕塑,線條清晰有力,帶著堅毅的刻痕。高挺的鼻樑和結實的下巴增添了幾分英氣。 在他身旁的一員小將,略顯清秀,宛如春日的陽光。 他眉目如畫,修長的眼睛中閃爍著明亮的光芒,透射出聰慧與善良。鷹勾的鼻樑勾勒出他挺拔的輪廓,給他增添了幾分成熟與英氣。 他的身材不算高大,但勻稱有力,展示出他健康的體魄。在他們身後,有兩名嘍囉打著將旗,上書“臧高元”、“高叔英”六個大字。 一炷香後,高叔英望著遠方,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