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迢迢去邊關掌軍,對戰突厥和草原聯軍。
他的王爺之位是一場又一場的勝仗換來的。
即使是這樣,那些御史還在不斷地彈劾他
不像皇太子楊勇,端坐在東宮,飲酒作樂。
難事永遠不上,遇到撈好處的事情,跑的比誰都快。
想罷,文帝越發想念孫子——魏侯楊昭。
他對英勇善戰、風度翩翩的皇二子是虧欠的。
也對活潑機智、辦事得力的皇孫楊昭是虧欠的
......
燭光搖曳,映照著文帝沉思的面容。
他坐於御案前,手中拿著一封泛黃的奏摺。
奏摺中記錄著楊昭的種種事蹟。
文帝目光穿透雕花的窗欞,望向遠方。
心中滿是魏侯楊昭的身影。
自小便顯露出過人的才智。
凡是御書閣內的典籍,看過一遍。
楊昭過目不忘地給背了出來。
更難得的是他有一顆善良純真的心。
當年楊昭剛學會走路時。
便搖搖晃晃地跑到他的腳邊,
小手緊緊拽著他的龍袍,
仰頭用那稚嫩的聲音叫他“皇爺爺”。
無論是在御花園中追逐嬉戲。
還是在書房裡一同探討古籍經典。
那些歡快的時光都銘刻在文帝的心中。
而且,孫子幼年遠赴山東學藝數載
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吃盡苦頭卻從未怨言;
回到長安後,又時常為他老人家分憂解難;
更是主持新軍操練,試圖分化那些氏族勢力
......
文帝思緒萬千,腦海中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
他和楊昭一起在皇宮的亭臺樓閣間遊玩,
一起品味著御膳房精心準備的糕點。
一起聆聽著宮中的樂聲
一起審閱朝廷的奏章。
一起南巡北顧,在草原上騎馬。
在宮廷內品味美酒,暢快商談
.......
然而,這麼美好的畫面只存在文帝的心中。
如今,他卻只能面對空蕩蕩的宮殿,
心中湧起無盡的悵惘:
我的好皇孫,祖父對不起你啊
......
嘆罷,文帝看著手上的書簡,
想起近日來小氏族謀反一案。
他內心沉思,暗中傳詔:
“來人吶,傳金蛇衛統領文風進殿!”
話落,殿門外的守衛匆忙去傳。
須臾後,文風身穿黑衣,外罩黑袍,
腳步匆忙地走進殿內,拱手而言:
“不知聖上,連夜急招微臣。
有什麼要事,吩咐微臣?”
話落,文帝眉間一鬆,含笑地看著他,道:
“文卿,朕思念皇孫魏侯。
不知他近日來過的可好。
想要讓他入宮和朕一敘。”
“一來可解朕對晚輩的思念。
二來朕想聽他對氏族的看法。”
說罷,文帝垂眉凝眸,看著文風,沉聲道:
“朕命你親自去魏侯府接魏侯進宮。
切記,不可走漏風聲,讓東宮知曉!”
文風聽聞,凜然抱拳,肅然地道:
“微臣文風接旨,
謹遵聖上之命!”
話音剛落,文風拱手而拜,辭別文帝轉身出殿。
其後,他帶著幾名金蛇衛,拿著夜行令疾步出宮城。
出了宮城後,文風環視四周,看清方向。
他帶著人沿街東行,徑直朝魏侯府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