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冷磁光是一項重大的突破,它將在未來的應用上取得重大的突破。李向軍博士將這項重大的突破給予欒天翔。但欒天翔覺得此次的發現自己只是提出了理論上的可能。並沒有真正的進行研發工作,所以欒天翔只是表面上答應了李向軍博士,並沒有將此項發現進行論文發表。在他的心裡,他覺得這是一種剽竊的行為。 冷磁光的出現,又燃起了李向軍對於專案的信心。他準備再一次的申請立項。因為這次他有了底氣和信心,在下一步的實施過程中,他將會有很多的資料支援。也相信這次不會像上次一樣被否定。 他立即將欒天翔召回,想讓他這次全程的參與其中。欒天翔接到李向軍的資訊,立即準備返回科技學院。他知道李向軍博士已經是七十歲的人了。作為一名科研人員,一生中能有多少的成果和貢獻。他一生不為金錢和名譽,他只為了能夠真正的做出點貢獻,不愧國家對於自己的認可和信任。 韓曉宇和劉靜宜兩人同時參與的專案也在不斷的推進中。因為這是人與科技的結合,過程中有很多的問題需要突破和改進,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離目標仍然還是很遠。 韓曉宇的工作就是配合完善人腦連線過程的程式設計,在他的工作中他總是感覺沒有任何的頭緒,因為生命科學的專家始終不能給予可靠的資料支援,他總是在盲目的改進,無法理解整個過程如何延續。 劉靜宜這邊也是同樣的問題,他們需要計算機工程部能夠提供有效的計算資料,來驗證他們對於腦部神經系統的反應。兩個專案部經過很多次的會議討論,但真正的協調過程仍然不盡人意。其實大家都很清楚,就是缺乏一個能夠真正懂得和理解兩個專業的人,才會出現現在的窘境。 韓曉宇和劉靜宜也經常私下進行溝通,雖然兩人的過程非常的友善,但根本的問題還是得不到解決。兩方面要的都是對方的結果,但都不知道對方的難點。 欒天翔的突然迴歸,讓有著不同期盼的兩個人都喜出望外。 三人一見面,不同的表情,相同的心情。一時都不知道說什麼,都靜靜的看著對方。 三個人靜靜的站在實驗室的門口,很多來回的行人也看著這三個人,傻傻的站在這裡甚是納悶。 其實他們三個人,從對方的眼神中就能看出對方要表達的意思了。 突然實驗室出來一個熟人喊了劉靜宜一聲:“劉靜宜,你們在這幹什麼呢?”這一聲打破了三個人的沉默。劉靜宜回覆了一句:“沒什麼,我的朋友剛回來。”那個人擺了一下手說:“拜拜。”然後就走開了。 三個人這時才反應過來相視一下都笑了。 韓曉宇說:“哥們,今天晚上你得陪我,你不在的日子我真的很悶的,今晚我要和你好好聊一聊。” 劉靜宜說:“為什麼只陪你,我們三個一起,多好呀!”欒天翔一看這架勢有點不對,立馬打圓場說:“靜宜說的對,我們三個今晚一起痛快的聊一聊,通宵怎麼樣。” 於是三個人找到了一個比較安靜的地方,買了很多的零食和飲料。三個人圍坐在一起就開始訴說著這段時間自己的經過。 一晃欒天翔已經回來一週的時間了,李向軍博士也找過欒天翔說了自己的想法,他想盡快立項,把這次發現的冷磁光進行實踐應用。 欒天翔肯定是舉雙手支援的。二人都談了自己的想法,並交換了意見。最後李向軍說:“我這幾日就動身,這一次肯定能成功,你就等我的好訊息吧!” 欒天翔站起身來向李向軍行個禮說:“謝謝,您對我的支援,我該怎麼報答你呢?” 李向軍一看欒天翔這樣,說:“你這孩子,這段時間在外面都學啥了,怎麼跟我這麼見外了呢!” 欒天翔說:“你這麼大歲數了,應該休息了,不應該這麼操勞的。” 李向軍笑了一下說:“孩子,我這不只是幫你,我這也是為了科學嘛。” 欒天翔看著李向軍已經花白的頭髮,慈祥的面容。心裡默默的為這位老專家送去衷心的祝福。 李向軍看著這位已經又長高的學生,心裡也是默唸:你要快些成長起來,我們需要你們年輕一代的崛起。 最後李向軍說:“天翔,你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回家了吧?馬上也要放假了,你回家看看吧。”欒天翔一聽也是想起了家裡的爸爸媽媽,還有那個恩師楊思博。 欒天翔把放假回家的資訊告訴了韓曉宇和劉靜宜。二人也表示也要回家看看,但需要跟實驗室請假。由於二人都是配合人員,實驗室的領導很快就批准了二人。就這樣三個年輕人一同返回了永安市。 三人回到家裡都與家人團聚幾天。然後三人沒事就聚在一起逛街等到處的閒逛。 欒天翔會抽空去看望楊思博,他把在學校的所有事情都會跟楊思博彙報。並把自己學到的見解和楊思博分享。 楊思博看著這個年輕人打心底的高興,他知道現在的欒天翔已經不再是當初的那個總有疑問的小孩子了。因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