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未來之光(1 / 2)

小說:天慮 作者:遠方的靈魂

天眼觀測站每天都會有一些新的發現,這也反映出他的強大。 欒天翔在工作站的半年時間裡,又學到了相當多的知識。 他在觀察站發現了宇宙中存在著大量的宇宙射線和光線,光子等。甚至也會有無線電訊號。接收後反映出宇宙的變化和相互作用,以及宇宙的複雜結構和演化歷史。 欒天翔的任務是尋找一種可以接觸宇宙射線並能反饋的光子或光源,從而達到他設想的目的。 而宇宙的各種射線和光子至今還沒有符合欒天翔的標準。因為來自宇宙的射線或光子很難在現實中製造出來。 日常的工作逐漸熟悉,欒天翔也可以有自己的時間去查詢資料和諮詢觀察站的專家。但都沒有很好的建議,並且也有人提出觀點的異議。 因為即使光被髮射出去,怎麼能實現在宇宙中的波動監測,這是一個難點。 欒天翔也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因為這需要有精密的光源監測和檢測系統配合。 欒天翔被這些問題所困擾著,他需要有人能夠進行點撥和幫助。於是他撥打電話與李向軍和楊思博進行了交流。 兩位資深的專家其實也在考慮這個問題。首先是光的特性和如何產生。其次就是如何監測。最後就是如何實施等。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難點和未知。 一天,欒天翔仍然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回憶起當初自己想此問題的場景,是在參觀大型粒子對撞機後的想法。 粒子對撞機的“冷磁”是在粒子對撞機中使用的具有強磁力的電磁鐵,其運作時不會產生大量熱。強磁力電磁鐵的應用有助於控制和導向帶電粒子,使它們按照特定的方式進行碰撞,以供物理學家研究粒子的性質和相互作用。突然他又有了大膽的想法:如果將光子透過這種超強冷磁系統後,經過電磁場,光是否可以帶有磁性呢?它將這個大膽的想法告訴了李向軍博士。李向軍博士給予欒天翔的結果是,他可以透過光學研究室進行實驗,如果可行,他會第一時間告訴欒天翔。 李向軍博士把欒天翔的想法,安排給了科技學院的光學研究室,進行初步的實驗,雖然此項實驗看似簡單,但同樣需要大量的準備工作。 強磁通常使用液氦進行降溫。液氦是一種超低溫製冷劑,可以將磁體冷卻到極低的溫度,使其達到超導狀態,從而產生強大的磁場。 在強子對撞機中,需要將磁體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的溫度,因此需要大量的液氦來維持低溫狀態。 此外,為了確保磁體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還需要對液氦進行迴圈和補充,確保其溫度和密度的穩定。 就這一項工作就不簡單,再有就是選擇什麼光源來進行實驗,也並沒有給出確切的說法。所以實驗室就要進行多種光源的實驗和對比。 欒天翔知道李向軍一定會安排好這項工作的,但作為他也是很著急,因為等待的過程是最為煎熬的。他沒有參與其中,不能真正的感覺到整個過程的難易程度。為了讓自己不受煎熬,欒天翔給自己增加了許多的工作量,把時間多用在宇宙發現和監測上,因為他不可能會一直在天眼觀測站的。 日升日落把每一天帶走,時間滴滴答答走完每分每秒。 光學實驗室準備工作已到位,就開始進行實驗。李向軍博士知道此項實驗的重要性,只要有時間他就會親自來到實驗室進行指導和監督。他也希望能儘快的找到可靠的光源。但結果仍然是一次一次的以失敗告終。 李向軍也曾想過光本身帶有一定的磁性但特別的微小,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如果想讓發射的光帶有磁性或透過場景將光增加磁性,還得找尋不同的方向。本身帶有磁性的可見光為電磁光,那就需要將電磁光轉化成可見光,並且不能改變本身的特性。 電磁光轉化為可見光的過程可以透過光電效應實現。當高能級的電子吸收特定頻率的光子能量時,會從高能級躍遷到低能級,同時釋放出光子。這個過程被稱為自發輻射或自發躍遷。 當低能級電子受到外來光子的激發時,也會發生躍遷,但吸收的是光子的能量,這個過程被稱為受激吸收或受激躍遷。在受激躍遷過程中,光子的能量與能級差相等,因此可以透過控制光子的頻率來實現對能級躍遷的控制,從而將電磁光轉化為可見光。 另外,實際中自發輻射、受激吸收、受激輻射是同時存在的。自發輻射的光子可能會作為外來光子誘導產生受激吸收和受激輻射,受激輻射產生的光子也可能再次誘導產生受激躍遷。這種相互作用的特性使得在特定條件下,特定頻率的光子得以大量產生,從而實現將電磁光轉化為可見光的目的。 想到這裡,李向軍博士決定改變思路重新定義這個思路,並把思路告訴了欒天翔。 欒天翔聽到訊息後甚是高興。他對李向軍說:“李博士,這個想法太像了,太像我想象的結果了。我怎麼沒想到呢!”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