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發行龍洋(1 / 2)

小說:大清搬運工 作者:趙破奴

上回說到,《廊坊條約》的簽訂標誌著滿清朝廷再也無力阻攔漢人勢力的強勢崛起,地方上以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為代表的實力派立場強硬,逐漸對朝廷政令不予理睬。

中央以恭親王奕?為首的洋務派,開始積極參與對以醇親王奕譞為首的頑固派的打擊。以籌集賠款、抓捕戰犯的名義,大肆搶奪京中高官貴族的田產、店鋪、財產。

後期開始強行募捐,出錢少的一旦被人舉報,即行抄家。最後強硬搜刮出來八百萬兩,拿出三百萬兩賠付韓林,其餘竟與皇族瓜分了事。

眾多青年子弟對朝廷心灰意冷,漸感失望,如今國內的希望在河北河南,京城這個地方只會爾虞我詐,不如去那邊尋個前程。

一切政務交給了曾紀瑞和關平。韓林準備對林軍進行重新升級調配。各地發展相當不均衡,人數招兵也要跟上。

四個師全部升格為軍。河北駐紮一軍董昭、二軍王進,王進的二軍重點防範北京及西北方向蒙古軍。董昭一軍,防範北京、東北及山東區域。

河南駐紮三軍張苞、四軍趙羽。張苞率一個師進駐山西,省內留下兩個師防範西部陝西及南面楚軍。趙羽四軍防範山東安徽及江南淮軍。

每軍轄三師,每師轄三團,各軍定額五萬人。各軍根據未來面對區域可自主決定建立專業軍種。所需資金、器材、物資可報予總督府籌備。

總督府設定在河南鄭州,警衛團升級為師,設定鄭州、石家莊兩個警備區。

中部支援團擴編兩團,每團人數一千,重灌火力對付現在的場面一般還真用不上。趙承、錢力各領一團分駐南北。

江南提督劉封,調任東海艦隊司令。訓練水師和督促建造艦船。艦隊規模為軍,修建深水港口,建設近岸炮臺,加緊海戰訓練。

袁世凱調任臺灣巡撫及臺灣提督,軍政一把抓。即日起組建臺灣政府班底。軍隊和艦隊由劉封分撥一部分。

關平任浙江巡撫,以現有蘇太鬆滬為基礎盤,改編江南綠營為第五軍。為全面佔領浙江做準備。

如今地盤太大,需要供應的東西太多,韓林只好去現代空間再轉悠轉悠。繼續全面解鎖了華夏北方區,和華東華南區,就這花費了近一千萬兩。

不過花的很值,大量的成建制的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如果韓林想,一兩天內就可以統一全球。不過那樣也太缺乏體驗感。

海軍方面,內燃機鐵甲艦正穩步建造,主要以近代戰艦為主。現代空間裡鎮遠艦複製艦都給船廠搬過來,還搞來大量資料,讓船廠摸索著使用。

雖說英法普聯合艦隊已經成軍,算下來也就這一個月會到。東海艦隊配備了十艘022導彈艇壓陣。告誡劉封袁世凱,不要過度依賴這種武器。還是要以自產自練海軍為主。

各軍招兵訓練,尚需時日。自己就慢慢在家搞建設。新建的總督府寬闊宏偉,囑咐工匠按照現代空間,省政府的構造來建設。

在開封的家也搬了過來。如今三門峽水電站已可以發電,各地的火電廠已投入了使用。雖然做不到村村通電,但基本行政單位已實現通電。

河北、山西佔領區繼續按照河南成熟的建設方案,搞大基建先讓各方面都掙到錢,才能滿足消費需要。商業運轉起來,才能促進生活的改善。不然紡織廠的布,汽車廠的車賣給誰去?

隨著合約的簽訂,逐步退軍。人民安定下來自然要去掙錢。合約規定的在北京設立銀行,就要納入工作安排。

蘇州大學經管系的高材生調出兩百名集中到鄭州培訓,先送到北京、石家莊、開封開辦銀行,吸引百姓存錢,給予利息。

其名為中華銀行,以半兩起存為口號,頓時席捲南北方。這個時代的票號還都是以大商戶為客戶。客戶存錢還要繳納不菲的管理費。如今中華銀行還給利息,一兩銀子存一年,就給20文錢。

別小看二十文,對於窮苦人家來說二十文也夠吃兩三天的。

也極其有利於大商戶,北京的商戶存銀到華夏銀行1萬兩,路上到上海用時一個月,取出來還有近17兩的利息,足夠在外地幾天的食宿花費。

中華銀行由兩河總督府背書,不論在何處,只要拿著中華銀行的銀票,都可兌換銀兩。韓林承諾,當地銀行若是兌不出,各地政府、商戶收兌的,兩河總督府將加兩成利息兌付。

鑑於銀兩在交易中多有磨損損耗,鄭州也開始了銀元的製作,鑑於歷史上袁大頭的口碑無與倫比。韓林決定仿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