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山東民亂(1 / 2)

小說:大清搬運工 作者:趙破奴

且說韓林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始了招募,儘管招兵組的書吏多次言明。是到新疆去,路途遙遠,要做好心理準備。

可白花花的龍洋就在招兵點擺著,別說一百龍洋。災荒之年就是給三五斗糧食都能買一個人。何況去了之後就是入了兵籍,旱澇保收,吃喝不愁。

進了招兵點就開始體檢,年齡在十五到四十五的,都可以報名,無論男女。年輕夫婦身體合格的可以帶上孩子。

家屬有沒被招收的按軍屬待遇,當地政府每月供給糧米銀錢,韓林私下交代,若情理之中之事,不必奏報,條件稍許放寬也可,儘量一家團聚。

由於條件過於優待,甚至出現了當地正經居民冒充災民的情況,韓林讓報紙、宣傳部門畫出地圖和漫畫加以說明勸阻,還拿出當年唐僧取經的路線圖對此。百姓或許沒有地理概念,但對西遊記可是家喻戶曉。

嚴明紀律,路途艱辛異常,若有人入軍籍而半路逃脫者,按逃兵斬首,家屬下獄。這時方才勸退一些人。河北河南有部分百姓實在要去的,韓林也就同意了,畢竟人口眾多、生活不易。多了一條生路,也算積德了。

山東方面如今的巡撫是文格,此人滿洲人,進士出身。寫得一手好文章,畫得一手好花鳥。可面對如此天災,一時竟束手無策,為防止流民對外衝擊。嚴格執行戶籍政策,無身份執照之人在外遊蕩,即行捉拿。

只是按部就班地不停上奏摺彙報災情,請朝廷撥出賑災銀兩。朝廷明面上哪裡會說沒錢,自己想辦法。只能說朝政艱難,國庫空虛,朝廷正想辦法積極籌措銀兩。靜等佳音。

等了一年,還是沒有銀兩發下來。大牢里人滿為患,已經沒人給犯人送吃喝了。一些偏僻縣衙連衙役都沒得吃了,撂挑子不幹就跑了。導致牢裡餓死許多人,剩餘犯人開始暴動。

搶劫城中富戶,開啟武庫,占城為王。文格集結綠營幾百人,苦於軍餉不足,打仗也是出工不出力,見到流民拎著鋤頭衝出來,撒腿就跑。更是給流民送去不少武器。

流民所佔縣城本就無糧,吃完富戶存糧後開始殺孩童、婦女充做軍糧,接著豎起大旗,接連攻克樂陵、陽信、惠民、商河等十幾個縣城,裹挾軍民二十餘萬,一時山東北部大亂。

韓林得知山東北部大亂,急電令董昭趙羽加強防備,韓林去了衡水、濮陽、商丘等地,從空間裡搬運出六十萬噸糧食。現代一個省級糧倉也就20萬噸儲備糧。相信再加上本地各縣的儲備糧,肯定餓不死人。

面對大亂,文格深知山東綠營已無法彈壓,一面向朝廷派出軍報緊急求援,一面令各府縣加固城牆、積極防禦。又急調大量綠營到濟南防禦。

朝廷命李鴻章選派淮軍出戰。李鴻章才懶得搭理,放著一兩百里遠的林軍不用,偏讓駐守浙江、安徽的淮軍千里迢迢去打仗。等淮軍趕過去饑民早就不知道壯大了多少倍,萬一打不過,到時候朝廷又是問罪。

直接回一句,老臣深感中原各省災民之艱難,為朝廷省下軍費,不願再動用珍貴的庫銀,淮軍當自守邊境,實在無力支援他省。

原來去年朝廷因救災,挪用了部分北洋水師的軍費,讓李鴻章記恨在心。這次正好用這個理由噁心朝廷、噁心戶部那些老爺們。

朝廷不能眼睜睜看著山東淪陷,想派兵卻也一時無措。京城附近有戰鬥力的也就只有鄂爾泰一支精銳了。

鄂爾泰的健銳營始建於乾隆時期,本來是應付大小和卓叛亂而成立的特種部隊,專職攻克碉堡城樓,在鎮壓國內叛亂、國外軍隊入侵中戰績輝煌,但也犧牲巨大。

鄂爾泰自打在山東戰場剿捻時,得到數百支九五步槍,日夜勤加練兵,摸索戰法,還真讓他找到一條適合的配套戰法。 後來在鎮壓回民起義和關外叛亂時大顯身手。

朝廷覺得他是人才,特選拔進香山銳健營,後來當了一名翼長,統領2000餘人,正三品。

此次山東叛亂,出動銳健營,朝廷裡也覺得是大材小用,區區流民,連個像樣的武器都沒有,倘若把銳健營調走,韓林突然發難,京城危矣。

恭親王奕?道:“銳健營不過三千多人,就算在京城護衛,韓林的大軍三面包圍有著六七萬人,哪裡能擋得住?我倒覺得,如今山西、河南、河北受災嚴重,韓林忙於救災,根本無暇他顧。”

醇親王奕譞道:“不能將性命寄託在他人的意願上,不說別的,趕緊就是把流民全部趕到京城裡,不說多,有個十萬八萬的就能把京城吃空,到時怎麼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