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賑濟災民(1 / 2)

小說:大清搬運工 作者:趙破奴

上回說到,韓林組織人手四處買糧儲存,周邊各省旱情已現本來也沒有餘糧。可看到河南河北出價甚高,高出平時一倍有餘,自然有人打死了各府縣公庫的主意。

山東、陝西已經有人秘密用軍糧、官糧賣給河南商人,更加造成當地賑災無糧的情況。韓林對此並不阻攔,因為就算河南不買,他們也會有各種辦法把糧食賣出高價。

韓林還有現代空間可以利用,那裡面的糧食就算各地不買糧也足夠養活幾省軍民幾年了。不過,還是要鍛鍊下各地政府、軍隊的自救能力,什麼都靠韓林,萬一韓林哪天被外星系統噶了,還怎麼活?

還好鐵路、公路系統已非常成熟,大量江蘇存糧被快速的運往河北河南山西。山西巡撫如今是自己的老丈人曾國荃,看在韓林又出錢又出糧的份上,也就對袁世凱往各地送工作組的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韓林給劉錦棠發電報,指示,中原大旱,最近幾年已無力支援糧食。務必積極修建水利設施,種植糧食、棉花,解決溫飽問題。此事解決,新疆再無大亂之憂。

隨著冬季的到來,山西已有饑民請求賑災,各地官府毫無作為,於是紛紛求助於袁世凱工作組。袁世凱以太原銀行的本金為抵押,借出各地官糧,賑濟災民。

大同府緊挨蒙古,平時就容易缺水,此次作為受災最嚴重受災最早的府縣,袁世凱帶領工作組親自在此地坐鎮。

工作組及府衙人手有限,就算張苞調來袁世廉的一部兵馬幫忙也難以送到村鎮,只好在縣城設定粥廠,鄉鎮運輸一部分糧食解決問題。

府衙裡的小吏們在運送到鄉鎮途中,對賑災糧上下其手,倒買倒賣行為嚴重,袁世凱果斷的殺了幾人,可還是止不住這種現象。只好四處張貼告示,政府在各縣設定粥廠施粥,鄉民可自行前往。

但凡有口吃的,中國的農民就絕對不會冒著殺頭的風險去造反。聽說縣城長期施粥,本來準備向四川逃荒的鄉民由各村鄉紳大戶組織起來,向縣城出發。

縣城外的空地上,工作組搭好帳篷,劃定排隊領粥的路線。三五個士兵往來巡邏,維持秩序。

這天袁世凱視察施粥情況,到了大鍋前面,拿起勺子打了一碗,看著也就是稀的。旁邊有幾個年輕壯漢,見到大官視察,想著給粥廠難堪,故意挑撥道:“大人,朝廷可立有規矩,粥要插筷子不倒,毛巾裹著不滲。如今這粥廠的粥也太稀了。我們要求吃大米飯,對不對啊,鄉親們!”

饑民被鼓動起來,反正看熱鬧的不怕事兒大,紛紛起來圍了上來,袁世凱護衛眼見不對,拔出刀來嚇唬鄉民。只見袁世凱掏出手槍對著天空就開了一槍,頓時安靜下來。

走到車前,將手持喇叭拿出來,喊道:“朝廷的規矩自然是管朝廷的,目前據我所知朝廷並沒有賑災計劃,你們以為就只有大同受災啊。北京城的災民都救不過來,每天成批成批的死。”

這些糧食都是兩河總督韓大人自掏腰包向府衙買的糧,不怕告訴你們,粥做的稀就是我袁世凱的主意。如此大災之年,你們還想吃飽飯啊,餓不死人都算老天有眼了。

想吃飽飯的。大同煤礦要擴建,凡是年輕人,有手有腳的全部給我去幹活,每天大米飯、饅頭管夠,包吃包住,每月工錢一塊銀元。

至於你這種人,吃的膘肥體壯還來粥廠蹭吃蹭喝。來人。給我抓起來重打二十板子!

說完幾名兵丁將鼓動之人抓了起來,現場打板子。如此殺雞儆猴的戲碼演完。就出來幾名書吏,帶著一箱龍元。喊著,去煤礦的過來登記,每人先發一塊的安家費。下午準時發車。各村保長里正集合本村人丁。登記完若不來的,取消吃賑災糧的權力。

眾百姓紛紛圍了上來,大災之年還能吃飽肚子,年輕小屁孩還是捱餓時間短,知道個屁,真是快餓死的人,人肉都吃,到了這裡還嫌粥稀?

袁世凱見效果不錯,繼續在呂梁、運城、臨汾、晉城等地建立採煤基地。另外趁枯水期招募河工,整修河道大堤。

山西大量農民放棄乾旱兩年的土地,袁世凱出面全部低價買為公田。下一步還要興修水利,灌溉農田。勞動力甚至一下子還不夠了。只能等待大量的陝西饑民來了。

山西陝西等地的交界區域,袁世凱命人準備了大量糧食,遇到流民即可救助,但嚴禁進城衝擊百姓日常生活。張苞的第三軍也分駐各地,隨時準備打擊流寇。

還好陝西受災並沒有河南山西那麼嚴重,中間又有黃河,群山阻攔。每天來個一兩萬,袁世凱還是有辦法安置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