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父子齊心(1 / 2)

小說:大清搬運工 作者:趙破奴

卻說那靖安司辦案風波一事,竟是愈發地激烈起來,且不斷地蔓延擴散,最終傳到了京城之中。

在此期間,已有多達數十位大小官吏聯名向朝廷上奏,強烈要求將該靖安司部門予以取締。朝廷之中,起初對此事並未太過重視,只當是官場的尋常爭鬥。

然而,隨著聯名上奏之人越來越多,加之輿論的壓力日益增大,朝廷內部也逐漸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一些保守派的大臣認為靖安司行事乖張,破壞了官場的規矩,理應被取締;而另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則認為靖安司在維護治安、打擊犯罪方面頗有功績,不應輕易廢除。

在各方勢力的博弈之下,朝廷對靖安司的態度變得曖昧不明。

一方面,迫於壓力,不得不做出要嚴查靖安司的姿態;另一方面,又暗中觀察局勢,試圖尋找一個既能平息眾怒,又能保住靖安司的兩全之策。

靖安司自成立以來,其主要的工作物件向來都並非平民階層。

然而如今,它卻莫名地成為了眾矢之的,明眼人一看便知,這定然是背後有居心叵測之人在推波助瀾,妄圖藉助輿論的強大力量將其除去而後快。

韓林聞得這個訊息,旋即向太子做出指示,要求靖安司的各項活動即刻轉入地下,以避免過度地刺激到民眾的情緒。

而馬奎的主要工作,則需立刻聚焦於追查劫囚車這一事件之上,只因只要能夠成功抓住兇手,便可化解當下這場嚴峻的危機。

在朝廷方面,韓林向《京報》明確表態,靖安司這一事件尚需耗費一定的時日來查明其中的真相。

至於那兇案現場的照片,以及犧牲的整整一個小隊的探員,這些人皆是為了國家而英勇獻身的英雄,絕不應當遭受汙衊。

北京靖安司在近些日子以來,其工作的核心重點全然放置在了對安徽系官員不法行為的深入調查之上。

經過一番全面而細緻的研判,最終將矛頭直直地指向了李鴻章這位在官場中素有威名的大佬。

這位大佬向來以精明強幹著稱,然而,皖系官僚內部的貪腐行徑卻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愈發嚴重且規模巨大。

以往那些小打小鬧的貪腐行為,在巡撫高樹森的無力約束之下,愈發地猖狂起來。他們的貪婪之手更是肆無忌憚地伸向了稅收、土地以及軍隊等諸多關鍵領域。

利用戰時這一特殊狀態,平日裡那些慵懶怠惰的官僚機構,在撈取錢財方面竟變得極其積極勤快。

各種巧立名目的徵稅專案層出不窮,肆意截留國稅,這種行徑引發了朝廷戶部極度的不滿。

閻敬銘為此事甚至多次在內閣會議上與李鴻章展開激烈的爭吵,大吵大鬧,場面一度失控。

在土地方面,那些勢力龐大的大地主們,對於朝廷一貫推行的贖買土地並收歸國有這一政策,完全置若罔聞。

只要政策稍有放鬆,他們便會繼續大肆兼併土地。起初只是欺負農民,而到了現階段,竟然已經開始染指各地的公田,其貪婪之態令人髮指。

在軍隊方面,安徽在當年由於當地官僚們的迅速投誠,韓林當時只是安排了第一軍的乙種軍在此駐守。

而董昭的主力部隊則留在了江西,並且還分管著廣東的軍務,精力著實有限,難以兼顧。

而且,安徽所面臨的軍事壓力相對較小,兵部遂將其改編為安徽軍分割槽。

由於失去了董昭的有效管理,當地的官僚便開始逐步地進行滲透,其滲透領域多集中在武器裝備的採購環節。

發展到後來,從江蘇兵工廠運輸兵器前往安徽,竟然是由安徽地方的治安人員負責。正因如此,地方上便擁有了一支火力強悍的營級單位。

由此可見,安徽的地方勢力已然發展到尾大不掉的態勢,已然到了不得不進行徹底收拾的緊迫地步。

韓林一方面緊急下令,命安徽巡撫高樹森即刻進京,進行面談。另一方面精心安排歐洲事務外交負責人曾紀澤率領團隊回國。

這兩項精心安排的舉措,便清晰地標誌著大漢皇帝正式開啟了圍剿皖系地方勢力的艱難征程。

李鴻章平日裡廣結善緣,結交了不少的朝臣。然而此時,這些朝臣也紛紛開始裝聾作啞,面對李鴻章的各種求助,甚至是威脅利誘,都全然置若罔聞。

直到這個時候,李鴻章方才深切地感受到皇權那無與倫比的強大力量。

韓林甚至連一個明確的表態都未曾給出,然而下面的大臣卻都能夠透過那細微的蛛絲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