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周昌這樣牴觸,呂后心中很是惱怒,但她念著周昌當年保太子的恩情,所以暫時忍了下來。
如果一個爽直的周昌就能難倒呂雉,那她這些年就白混了。她調動自己的發散性思維,很快就想到了一個辦法。
整件事情的阻力不就是周昌麼,只要想把周昌調開,趙王就手到擒來。
她隨即下詔請周昌來京,而且詔書中隻字不提趙王的事情,周昌雖然明白呂后的真實意圖,但他也不敢不奉詔,因為詔書中沒有提到趙王,既然如此,再以保護趙王為由,那就死定了,那叫抗旨不遵,做臣子的如此揣摩上意,死罪一條。所以周昌必須奉詔去長安,大不敬的罪名他可承受不起,他天真的認為只要趙王不去長安,就不會有危險。
周昌臨行前對趙王千叮萬囑,等周昌一上路,呂后的第二道詔書就送到了趙王府,詔書的內容如以前一樣,命趙王即刻進京。
趙王年幼害怕,早把周昌的話忘得一乾二淨,只能奉命入京,趙王隨從認為,相國周昌在長安,定能保趙王無恙。
趙王即將來京的訊息讓劉盈知道了,詔書雖然是以他的名義下發的,但是他卻並不知情,他知道太后可能要對趙王不利,心中著急,一邊是母親,一邊是弟弟,母親那邊不能進諫,弟弟那邊又不能明說。
情急之下,劉盈想到了一個辦法。他特地到城門外迎接趙王,與他一同乘攆,進入宮中後,每日與趙王同吃同住,形影不離。皇帝對自己的弟弟如此照顧,非常的罕見。
劉盈的做法讓呂后很惱火,但又不好發作,畢竟是自己唯一的兒子。她抓破腦袋都想不通,兒子幹嘛要護住搶自己皇位的人,難道兄弟情誼能大過母子親情嗎?難道兒子不喜歡權力嗎?
劉盈是個善良的皇帝。
她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