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的本意並不是攻打彭城,而是誘使楚軍主力撤過來,減輕滎陽的壓力。
說實話,彭城,借他十個膽他都不敢再去,漢軍數十萬將士的鮮血歷歷在目,見著睢水河都能讓他寒戰不已,他怎敢再去?
漢軍在宛城以逸待勞,依託地形,早已給項羽準備好深溝大柵,阻止楚軍進攻,任憑楚軍怎麼罵戰,漢軍就是堅守不戰。
這時候,屬下給項羽送來封信,見到這封信,他的頭又大了起來。
彭越,早知道寡人就宰了你!項羽將信撕得粉碎,原來彭越在楚地攪得雞飛狗跳,打得楚軍大敗,楚將薛公戰死。
項羽一怒之下,揮師東進,去攻打彭越。
楚軍又是一路狂奔,到達下邳(今江蘇邳州),向彭越發起進攻,兩軍也沒怎麼交火,彭越就大敗而去。
打跑彭越後,項羽聽聞劉邦到達成皋(今河南鄭州),回軍往成皋方向進發。
疲於奔命,本來是兵家大忌。
但項羽似乎一點都不在乎,在他看來,軍隊鍛鍊鍛鍊還是有好處的。
霸王先生年輕力壯,精力旺盛,跑個馬拉松沒有問題,年輕經得起折騰,我們都可以理解,可那些楚軍士卒卻是痛苦不堪!
在去成皋的路上,他還是順便幹了件兩年來一直沒幹成的事……他順道把滎陽給破了。
楚漢兩軍爭在這耗了近兩年,項羽發動過無數次攻擊都沒得手,居然在運動中順手給破了,不得不佩服楚軍的戰鬥力!
從滎陽到宛城,從宛城到下邳,用尺子在地圖上量量看,再考量下當時的交通狀況,就知道楚軍這兩個月的行軍狀況。
我曾經無數次提到過,行軍打仗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這麼高強度高密度的行軍,楚軍的能量消耗無疑是巨大的。
有個很著名的定理叫能量守恆定律,其中說到某種形式的能增加,就一定有其他的能會減少。
楚軍的動能在增加,同時,它的銳氣和殺傷力在減少。
這樣作類比雖說不夠準確,但道理還是挺實在的。
滎陽城破,守將周苛與樅公殺身成仁。
楚漢在這裡對峙了兩年,楚軍佔領了城池,局面並沒有改觀。
關鍵在於,劉邦集團的頭頭腦腦毫髮無損,滎陽已經不再那麼重要。劉邦從滎陽逃到成皋,在成皋與宛城間來回轉悠,瀟灑得很。
偉人曾經講過: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這是一句至理名言。
劉邦肯定沒聽過這句話,他卻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其中的奧妙。
所以,當楚軍快到成皋之前,劉邦帶著夏侯嬰棄城而去,逃跑得速度之快,乃至於連同在成皋的將領都沒反應過來。等後來發現劉邦棄城逃走的時候,他老人家早已遠在修武,享受著弄權帶來的*。
劉邦一跑,眾將也無心守城。項羽到達成皋的時候,成皋已經成為一座空城。
追是來不及的,於是,項羽下了個比較人性的命令:全軍休整。
劉邦逃離成皋後,跑到韓信張耳的駐地小修武,搞突然襲擊。
韓信還在睡夢中,劉邦以漢使的名義騙過門衛後,徑直進入韓信的帥帳,見韓信還沒醒來,便偷偷拿走韓信的兵符,馬上出去升帳,將韓信部下將領召來,重新安排職務,等韓信張耳起來拜見,劉邦以兩人賴床為藉口,說得他們無地自容,然後才命令張耳去清剿趙地殘敵,再命令韓信去趙地招募新兵準備攻打齊國。
劉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了韓信的精兵,劉邦自以為很高明,韓信不明白其中深意,所以他也無所謂,話說回來,明白了他也無所謂。
奪就奪吧,新兵,老兵,在我韓信手裡都能變成精兵。韓信對用兵無比自信。
當然,在劉邦眼裡,韓信部隊就是新兵訓練營,這種手段劉邦耍得不是一次兩次。
對此,韓信已經習以為常,只能說術業有專攻,尺有所長,寸有所短。
在政治上,韓信與劉邦不是一個重量級。
他跟項羽一樣,有著登峰造極的軍事能力,而政治才能卻捉襟見肘。
項羽在成皋難得清閒。
劉邦為了不讓項羽清閒,決定繼續讓項羽跑起來,彭越夥同劉賈盧盧綰一把火將楚軍在燕西的屯糧燒得乾乾淨淨,而且彭越還奪了楚國數十座城池。
項羽派部將去又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無奈只能留下司馬曹咎守成皋城,走之前千叮萬囑只需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