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輩們的談話,只要他們說慢點,我還是能輕易地理解他們所說的,同時我也發現他們的談話與東京口音並沒有本質的區別。這就是問題的突破口。進入電視臺後,我在播放電視節目時,透過面部表情、身體語言、手勢語言來補充自己在發音方面的缺陷,而這時我的缺陷反而成了我的一大長處。到今天,我說話的速度也相當快了。甚至有的觀眾還抱怨我說得太快了。不過很多來信都說,就連七八十多歲的老年人都能聽懂我們節目。因為這期間我著實花了很多功夫,這真是皇天不負苦心人呀。
一個人如果要和別人的長處硬碰硬相對,只會被碰得頭破血流。但如果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則會給自己帶來無窮的樂趣。賽馬也是一樣的道理,要找到取勝的捷徑絕非易事,因為只要有空隙一般都會被別人搶先佔了,所以只得從自身出發,提高自己的實力,揚長避短,方可取勝。
培養企劃能力的另一種方法是要提高自己的修養、擴大知識面。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要讀很多書,因為即使讀了大量的書也不一定對自己的企劃能力有什麼促進作用。所以這裡所要提的是讀書的方法。要選讀最適合自己的書來認真閱讀、記憶,並且要不斷地和以前的知識進行比較,否則只能是讀天書,起不了應有的作用。可見,在這個世界上,要想得到別人的承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溝通能力
良好的人際關係來自樂觀的性格和開闊的胸襟。在三十多歲就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也是一個管理者應當具有的條件。如果一個管理者沒有開朗、樂觀的性格,那麼他也不太可能激發下屬的工作熱情。成功者的一個共同特點便是他們都有著樂觀的性格。
三十歲時培養的人際關係對以後有很大的影響
在三十多歲時認識的朋友,特別是在公司裡認識的朋友,會在以後的工作中互通訊息,甚至互相激勵對方。在我(代指筆者)三十多歲時就在公司中與很多人一起共事過。由於我幾乎在所有的節目中都工作過,所以不管我走到哪個部門都有熟人,辦事也更方便。到今天我已經五十多歲了,這仍然為我帶來很大的方便。
如前所述,三十多歲時所做的工作還比較細,有時不得不到各個部門、或各個科室去辦事。如果能好好地利用這個機會,就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否則,如果不抓住這種機會,只圖完成自己的任務,那麼自己的人際範圍就會很窄,等到以後有機會一起共事時,還得再花時間重新培養人際關係。
只是坐著不動,不主動些是不可能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的。而培養人際關係的第一步是要讓對方記住你的名字。即使對方經常到你這裡來,那麼這也無法發展成良好的人際關係。因此,在培養人際關係的過程中,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是第一步該做的事。
在一個公司中,二十多歲的職員只能打雜,所以如果他們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是很難讓其他部門、科室也知道自己的名字。但到了三十多歲,一般大都升到管理職位上去了,所以其它部門、科室或多或少都會聽說過自己的名字;同時,這時的自己還負有更大的責任,能力也比以前更強,所以要讓別人知道自己也會更容易些。
因此,三十多歲的人要充分利用這個機會,積極主動地培養人際關係。在三十多歲時,與更多的朋友培養親近的感覺,要能互相握手、拍肩,互相致謝。這樣的人際關係對自己以後的工作是相當重要的。
三十多歲時培養起來的人際關係也許一二十年後會對自己的利益造成很大的影響,有時甚至可以為自己幫上大忙。
到了四十多歲後,彼此間都有著一定的得失衝突,所以人際關係就窄得多,交友也要更慎重。因為這時一般自己不親自處理事務,而是委託手下的科長、股長等去處理,所以很難與別人建立起人際關係。特別是到了四十五歲後,由於要考慮到退休或升到高階職位上去,所以彼此之間總有一定的猜疑,不再像以前一樣完全信任他人,這時也就談不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了。
縱向和橫向的人際關係
在三十多歲這一時期,我們可以擴大自己的交際範圍。但有的人喜歡拉派系、拍馬屁,他們很容易錯認為這也許對以後的升職有好處。可是實際上,拉派系並沒有什麼好處,這就是所謂的“麻將人事”或“高爾夫人事”之類的沒有什麼基礎的人際關係。
在一個公司裡的人際應該是由很細的部分組成的。但在公司裡以總經理———副總經理———專員———董事———部長———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