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桶的憔悴的中年婦人,七十年代的人想的是我以後不要成這樣,八十年代的人想的是這就是以後我的生活。
也許七十年代的孩子有更多的夢想。因他們是天真的。
()
八十年代的老子有更多近似於宿命的現實。因他們是早熟的。
我們都不知道三十年後他們會在哪裡。是不是能有個地方前往名字叫天涯?
只是他們都不得不長大。
就像要去某處的火車,必須經過的隧道。
某一天隧道倒塌了。人們換一個地方又造一條隧道。
也許過程是不同的。隧道的長短大小也有區別。
但是我們都要經歷那黑暗,然後走出來。
沒有出來之前,誰都不知道外面是什麼。
誰也看不見陽光。
虹←橋←書←吧←WWW。HQDOOR。COM←
第33節:一座城的兩端
一座城的兩端
曾不止一次聽見初來上海的北京人的抱怨,奇怪的是,這樣的抱怨常常並非是我們想當然的關於城市或人情,卻往往是從天氣開始的。身邊的北京朋友,對於上海最大的不慣,竟是上海的冬天。
許多上海人估計對此匪夷所思,這些來自擁有冰封的湖面和鵝毛大雪的城市的大老爺們,竟都抱怨上海冬天的寒冷。
上海的冬天從氣溫上來說,遠不及北京寒冷。但那般的潮溼陰冷,加上完全沒有管道暖氣的不適應,常常令首都來的同志凍得瑟瑟發抖。筆者念大學時,印象深刻的是冬天一到,北京同學們便躲�